(寻味中华 | 文博)哈尼族服饰:用针线绣出来的“史书”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20 07:22:57

  中新社昆明1月9日电 题:哈尼族服饰:用针线绣出来的“史书”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哈尼族没有文字,但他们在自身的衣服上绣出了天下事。”

  近日,“云归和处——云南哈尼族服饰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该馆副研究馆员李红宇告诉记者,哈尼族服饰可以说是“用针线书写的史书”。

  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穿”在身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此次展览中有120余件(套)哈尼族各支系服饰、银饰、染织绣片及生活用具亮相,据李红宇介绍,从服饰款型、色彩,到配饰、绣饰图案,哈尼族服饰折射着该民族的迁徙历史、地域特征、内心情感等丰富信息。

  “以哈尼族支系碧约人的长衣为例,其背部的图案记录着哈尼族上千年来的迁徙历史。”李红宇介绍,长衣上红白黑相交的曲折排列线,表明哈尼族南迁过程中崎岖的道路,另两条弧线则代表红河和澜沧江。

  据哈尼族长篇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等历史文献记载,哈尼族源于北方的古羌族群。后因气候变化、生计、战乱等原因,其先民逐渐向南迁徙,抵达今天的滇南红河、澜沧江、哀牢山和无量山一带的山区。

  据史料记载,哈尼族先人在1300多年前南迁定居哀牢山后,与世居于此的各族民众一道创造了独特的山地梯田奇观,继而构建出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特征的农业生态系统。分布于哀牢山腹地的红河哈尼梯田,正是哈尼族梯田农耕文明的典范。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哈尼族不同支系的着装风格正是其独特文明的体现。譬如,哈尼族最古老的支系奕车人喜穿黑色多层衣,正是层层梯田的摹形,而且奕车人以多衣为美,里外套穿可能多达十余件;碧约人的头巾有黑色线穗垂挂于背部,象征一直向南的迁徙路线,头巾上银泡装饰的树花,寓意“山花开放,春临备耕”,其长衫无扣,方便随时拔寨南迁。

  “太美了!”展览现场,一件繁复华美的哈尼族婚服引起不少观众的赞叹。遍铺彩绣、缀满银泡的礼服上,日月、蕨草、银鱼等象征幸福吉祥的图案彰显服饰的隆重和对新人的祝福与祈愿。

  童装、少女装、婚礼装、成年装……服饰的更换是哈尼族女子一生中不同阶段的重要记录。

  大多数哈尼族儿童的装束简洁大方,佩饰较少。当哈尼族女子长到十五六岁,便开始用精美绣片和华美佩饰作为装饰,宣告少女时代的开启。生儿育女后,银饰逐渐减少、色彩转素,追求庄重、朴素、实用。迈入老年、儿孙满堂的女性,会戴上象征一生圆满的寿帽或银饰。

  “一个母亲生了二十四个子女,傣族从脚趾生,他们住在江河边……瑶族从鬓发生,他们住在森林里……哈尼人从肚皮中间生,他们住在半山腰……”如同《奥色密色·哈尼族民间创世史诗》所记述,如今的哀牢山梯田上呈现出傣、壮、彝 、哈尼、瑶、苗多民族垂直分布、共居一

  据著名哈尼族文化学者白永芳的考证,一部分哈尼族爱尼人在与汉族、拉祜族的长期交往中,“研发”了带有混合文化特征的“改新”服饰——爱尼妇女的头饰形制介于当地汉族和拉祜族妇女的传统头饰之间,下装改为长裤,外加一块略加装饰的围腰。

  “将此次展览取名‘云归和处’,一是因为哈尼族古称‘和泥’,二是因为哈尼族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特点。”李红宇说,哈尼族用一针一线在衣饰上记录神话、历史和生活,其服饰是哈尼族随身携带的“文化史册”。(完)

  此后,在大型通用计算机研发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黄令仪和她的团队一步一步开始突破。他们研制的芯片在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此后,晶体管研发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报告声称,中国正在进行自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军事集结,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意图缺乏透明度,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威胁到印太地区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秩序”,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带来负面影响。

  王印的抖音短视频里,记录着他们经历过的不少失败,这些火箭有的飞不高,有的飞歪了,有的过早分离或分离不了,还有的不开伞,或是直接掉下来摔坏了。发射有时在白天,有时天已黑了下来,地点大多选在学校的操场上,操场仅有二三百米长,不足标准的运动场大小,好几次实验,水火箭都飞出了学校。

  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快80岁时的黄令仪仍然每天到公司上班,拖着鼠标在电脑上查电路。他想说不要这么辛苦了,黄令仪脱口而出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另一边,治沙过程中一些不科学、不理性的行为,反而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反作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主任薛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近年来,由于防护林的植被单一、密度过高,导致防护林出现退化、死亡的情况。

  报道援引澳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的话称,澳大利亚陆军将首先拥有最大射程达300公里的导弹,并通过采购精确制导导弹获得超过500公里的导弹射程,而目前的导弹射程仅为40公里。

赖乃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