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称全球变暖或进一步推高食品价格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21 07:59:46

  该论文介绍,通过对食品生产、劳动力、能源需求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经济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十分敏感。因此,理解天气可能如何影响通胀,有助于帮助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通胀风险和全球经济。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波茨坦大学Maximilian Kotz和欧洲中央银行Friderike Kuik及同事一起,分析了1991-20 20年间121个国家的月度全国消费价格指数和气候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与物理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相结合,估算了2030-2060年间未来气候变暖对通胀的影响。

  他们估计,在2035年的预计升温幅度下,全球变暖会导致食品通胀率每年上升0.9%-3.2%,整体通胀率每年上升0.3%-1.2%。本项研究还预计,这将同时影响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但一般对全球南部国家的影响更大,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

  这项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气温上升会让低纬度地区全年的通胀加剧,而这些影响在较高纬度地区仅会发生在夏季。此外,该研究估计2022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使欧洲的食品通胀率上升了0.67%,在2035年变暖场景下这一增幅可能会放大30%-50%。

  除了这一采访,早些时候,马克龙在访华期间接受法国《回声报》专访时,也曾振臂一呼“欧洲必须拥有战略自主权”。他强调欧洲必须进一步推动战略自主,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以避免欧洲国家成为“附庸”,最终“被历史抛弃”。

  吴成来也观察到这种变化。2018年以来,地表风速增强,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周期性的一个变化,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他说,由于整个沙尘源区的范围很大,具体到不同的区域,还要看当地地表情况、地理环境等,而这种不同区域的差别有时也会很大。

  不过,黄鹏智提到,索道建设的安全性问题,要做充分论证。如果黄浦江跨江索道的长度按照500米估算,每天的运量可达到四五千人,在满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故障停运,双向悬停在江上的旅客可能会接近200人。

  《环球时报》记者4月12日晚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4月12日晚21时,正在运行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获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在詹德斌看来,伴随着中韩建交后30余年的全面交往,两国民间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增多,有的表现在个体层面,有的表现在国家层面。这些矛盾很多由具体问题引起而发酵,而当这些问题反复出现或长期得不到解决时,自觉利益受损的一方就会对对方产生厌恶情绪。

  2007年,广东省人口首次超过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这一地位已维持了15年。2022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为10162.79,比广东省少2000多万。河南省则以9883万人,位居全国第三。

阮旭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