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锦书丨丹尼斯·西蒙与中国四十多年的不解情缘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12 13:39:02

  丹尼斯·西蒙曾在中国工作多年,曾任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并曾与多家公司合作,帮助他们与中国建立和发展业务关系。2006年,丹尼斯·西蒙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中国表彰为国际合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

  谈起自己和中国的故事,西蒙的思绪立刻被拉回了43年前。1981年,西蒙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进行了一次为期四周的旅行,并用56卷胶卷记录下了中国社会的各种影像。

  西蒙说:“我至今还记得,站在上海黄浦江畔眺望对岸的浦东,人们告诉我,这里将来会成为一个先进的经济区,但当时那里主要是乡村和农田。如今,浦东已成为高度现代化的地区,回想起1981年,这种变化令人惊叹。那一次我也去了深圳,当时那里只是一片荒地,几乎没有建筑,也没有多少人。当地官员说,他们要在这里打造第二个香港,这在当时看来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今,深圳已成为一个繁荣的特区,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和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人民实现 既定目标的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张张照片留住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影像,一张张笑脸也在西蒙的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深刻的第一印象,让西蒙与中国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见证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方面面”,这让他由衷希望在中美两国之间搭建高质量“桥梁”,扩大两国人民的进一步交往。

  尤其是在昆山杜克大学工作的那段时光,让他看到了学生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未来中美两国合作和互相理解的基础。他强烈建议美国和中国年轻人更多地相互了解,从而为两国之间的理解和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他也建议每一位去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去中国各地看看,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农村,去看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去品尝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去充分了解这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

  虽然已经离开中国几年了,但西蒙仍在为搭建中美两国之间的桥梁做出自己的努力,续写着与中国的“不解情缘”。现在,西蒙是美国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他一边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一边向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全面且客观地介绍中国。西蒙说,尽管中美之间面临诸多挑战,但他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仍然乐观。因为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粮食安全和全球健康等紧迫的全球问题都需要中美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与协作。他希望两国之间通过坦诚、持续的沟通,遵循“3P”原则:patience,persistence and perseverance(耐心、恒心、毅力),中美一定能够携手共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28/12765408796407753244.jpg" alt="bqdt" />

  1月1日,记者在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看到,有不少市民前来这里就诊。市民王阿婆发烧伴有咳嗽等症状,家中的药也已经吃完,当日特地让老伴陪同来到社区医院想配一些退烧药和止咳药。医生详细地向她询问了相关症状,并给她开具了泰诺、止咳糖浆等药品,叮嘱她要多喝水,多注意休息。

  新时代十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迅猛发展,快递业快速增长。我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达3亿件,收寄快递成为新开门“七件事”之一。一包一裹、一收一派,快递小哥成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2年伤了我们的心。我们哭干了所有眼泪。我们不知道新的一年2023年会带来什么。(但)我想祝福我们所有人一件事——胜利。这也是最主要的(事情)。给所有乌克兰人一个祝福,”泽连斯基称,“让这一年(2023年)成为回归之年。让我们的人民回归。让士兵回归到他们的家庭中。让囚犯回到家。让移民回归乌克兰。让我们的土地得到回归。(那些)暂时被占领的(土地),将得到永远的自由。”

  <strong>“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stron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98/657268003969582470.jpg" alt="" />

许宜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