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期偿还大额本金 “气球贷”重出江湖引争议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2 17:57:06

  月供大幅减少 最后一期偿还大额本金

  “气球贷”重出江湖引争议

  继5月17日央行等部门就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后,多地密集官宣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调整,银行也开始尝试推出更灵活的按揭贷款业务。平安银行近日通过官方 微信宣布推出多种按揭贷新产品,其中名为“气球贷”的还款方式引人关注。

  与普通还款方式相比,“气球贷”前期每期还款金额较小,在贷款到期日还款金额较大,“前小后大”的特点与气球相似。十余年前,“气球贷”一经推出曾受到房贷族追捧,但在此前房地产政策趋严时被叫停。随着当前房贷政策趋于宽松,“气球贷”重出江湖。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气球贷”对借款人的资金实力和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要求都较高,需谨慎推行。记者获悉,目前北京市场并无“气球贷”产品。

  仅适用于个人商住两用房

  平安银行最新推出的“特色还款方式”包括“二阶段还款”“双周供”“轻松还”和“气球贷”四大类。其中,“气球贷”是指借款人按约定的总期数(固定20年)计算每期月供,在贷款期限内分期归还贷款本息,最后一期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该行成为“5·17”新政后首家官方宣传按揭贷款支持“气球贷”等先息后本类还款方式的商业银行。

  早在十余年前,就有银行面向全国范围内推出按揭“气球贷”还款方式,此后“气球贷”产品因“特殊原因”暂停办理,背后原因在于该产品被用于炒房用途而触碰监管底线。

  平安银行方面表示,此次推出的“气球贷”不支持普通住宅购房人,仅适用个人商住两用房按揭业务,客户选择该行按揭贷款且用途为商住两用房按揭时,在选择还款方式时可选择“气球贷”,通过降低客户每月贷款还款压力,进一步满足新市民购房安居需求。

  还款总利息高于普通贷款方式

  “气球贷”的一大卖点是低月供,选择这款贷款产品能缓解借款人前期的经济压力,不过并不适合所有贷款人。记者算了笔账,选择“气球贷”产品产生的利息要比普通贷款方式高出不少,尤其最后一期还款压力陡增。

  假设用户贷款100万元,在合同里和银行约定使用“气球贷”还款方式还贷,年利率为5%,约定贷款期限为5年(60期),约定前4年11个月里的月供金额为贷款期限20年、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的月供金额,在最后一个月时归还所有的本金和当月利息。

  由此计算,用户采用贷款60期、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供为18871元;如果选择“气球贷”还款模式,月供为6599元,只是前者的三分之一,但是到了最后一期要一次性归还剩余本金83.7万元,以及当月3940元的利息。利息方面,“气球贷”还款方式产生的利息为23.08万元,比普通等额本息还款13.2万元的利息贵了近一倍。

  “低月供只是短暂的,如果用户无法掌握贷款这只‘气球’的大尾巴,那么可能会爆炸。”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提示,选择“气球贷”的借款人要有合理的还款规划,比较适合当下资金紧缺但预期收入很高的人。在他看来,这种贷款方式可能会让少数投机购房者利用低月供这一点进行大量高杠杆投资,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考验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银行推出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有助于减轻借款人前期偿还贷款的压力,进而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提振住房消费的意愿和能力,类似“气球贷”这样的住房信贷产品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平安银行推出“气球贷”等产品打响了银行房贷争夺战的“第一枪”。

  早高峰时段,城市通勤车流明显回升;政府行政服务大厅内,窗口工作人员繁忙有序;工厂车间里,按订单抓紧生产交货……1月3日是2023年首个工作日,在加强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确保平稳转段的同时,全国多地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让人员忙起来、生产热起来、信心强起来,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是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

  临近年关,法院帮劳动者讨回辛苦钱,是送给劳动者最好的“年礼”。根治欠薪,一个个抽象的维权数据背后,是法院工作人员在一起起欠薪案件中付出的责任和努力,是一个个劳动者的讨薪难问题得到化解、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是一个个家庭被注入了活力和希望,是一个个受损的劳动关系渐次得到修复。

  当年,孙中山先生绘制中国铁路梦想,盼之念之。一名外国记者看到中国修建高原铁路的构想,他摇头,说这是一个“连牦牛都上不去的地方”。

  2 “国补”为何要取消?

  此外,根据公示,2020年-2022年拟预拨资金高达148.93亿元,待扣回预拨资金为61.64亿元,应得预拨资金为87.29亿元,共计80家企业获得预拨资金。其中,比亚迪应得预拨资金补贴高达17.56亿元,特斯拉预拨补贴金额为6.78亿元,江淮汽车预拨金额为6.57亿元。广汽乘用车、小鹏汽车、合众新能源、长安汽车、上汽、宇通、长城汽车、零跑汽车、威马汽车、吉利汽车、东风汽车等车企预拨金额均破亿元。

孙坚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