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丨文博)“南宋CBD”朝天门:见证杭州千年宋韵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20 02:39:49

  中新社杭州6月19日电 题:“南宋CBD”朝天门:见证杭州千年宋韵

  作者 严格 张斌

  朝天门是杭州历史上古都中轴线的地标性建筑。在杭州南宋御街中山路,这一古都千年地标的奥秘吸引着众多游客。

  站在朝天门脚下,抬头可见三块匾额,从上至下依次为朝天门、镇海楼、鼓楼。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坚受访时说,这见证了朝天门的演变过程。

  千余年前,朝天门由吴越王钱镠始建,为杭州夹城城门之一。后来,随着城市扩展,外城修建,朝天门变为一座城中之门,失去具体功能。南宋定都杭州后,已经废弃的朝天门摇身一变,成为南宋皇城之门。

  朝天门里,是三省六部等中央官署。朝天门外,附近的十五奎巷曾有剧院、街头表演、杂耍等,是繁华的娱乐场所。南宋《都城纪胜》以“食物店铺,人烟浩穰”描述门外盛况。

  朝天门堪称古都“中央商务区(CBD)”,一座城门隔开皇城和市井。彼时,这里还是南宋的“首都新闻中心”。

  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本在苏州督军抗元,却被朝廷召回杭州,而苏州很快陷落。首都因此人心惶惶,认为文天祥不战而降。为安抚民心,经过批准,文天祥把朝廷命其回京的文件公开贴在朝天门下,这才平息质疑。

  朝天门“首都新闻中心”的名号,更来自于南宋朝天门外的特殊机构—— 进奏院。其有传令天下的职责,每日进行采编、审定和发布“朝报”。

  据杭州文史学者姜青青考证,进奏院中有人会把人事任免中“未定”的材料悄悄传给外人,供其编印“小报”上市牟利。于是,这里出现一拨专门靠搜集和传递“小道消息”的行当人,生意蔚为可观。

  南宋之后,朝天门架设钟鼓,逐渐发挥城市中心的报时功能。元代,朝天门改名为“拱北楼”,明代则改名为“来远楼”。后因海患不断,又改名为“镇海楼”。人们希望以此压制倭寇侵扰不断的现象。清代,在晨钟暮鼓的浸润中,民间逐渐改称镇海楼为鼓楼。

  人们现在看到的鼓楼,是按明代建筑形式于2002年复建落成,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斗拱装饰。屋面仿古结构,黑色亚光琉璃瓦,古门窗。《重建鼓楼记》记载:登斯楼也,东海苍茫,钱江澎湃,吴山秀色,西子风姿。游目骋怀,风光无限。

  鼓楼周边,也可谓文化味十足。鼓楼一侧,经过现代整修,十五奎巷的马路被拓宽,从路口望去,沥青路面、青瓦白墙,游人如织。

  鼓楼脚下,建有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的南宋书房,走进书房即可看到与宋代文化相关的书籍和文创产品。书房掌门人赵群伟说,《图说南宋御街》《藏在宋画里的两宋史》等书籍销量较佳,自2020年10月开业以来,书房年均接待读者300余万人次。

  鼓楼附近的十五奎巷32号是施公庙旧址。庙里供奉的施全,原是南宋殿前司的低级武官。岳飞被害后,他在朝天门附近的望仙桥刺杀秦桧,事败后遇害,民众因其为国除奸义举设庙纪念。电影《满江红》里刺秦的小兵张大,就以施全为原型。

  站在十五奎巷口,一边是雄伟的朝天门,另一边则是过去的“南宋CBD”、如今的文旅商业街区,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完)

<strong>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中菲高度重视双方关系 将继续扩大合作</strong>

  在中国文化地图上,华侨文化形态独特,它形成于异国他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在国,又将异域文化带回祖(籍)国,反哺家乡,集中体现为敢为人先、爱国爱乡、团结奉献、追求民主富强的文化特质。华侨反哺家乡的过程同时也是输入异质文化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岭南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strong>第三年(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strong>,围绕“长效机制建设年”建设目标,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专业性、稳定性、可及性明显增强,社会舆论环境持续向好,社会歧视现象明显减少。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旗)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60%以上。

  青头潜鸭对家园的“挑剔”,在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一一得到满足。为保护黄河故道生态,当地制定了《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保护条例》《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实施生态搬迁、退塘还湿、建设生态涵养林带等工程。

  “中医药对患者可以分层干预。”黄璐琦说,患者对症使用中药居家治疗,能够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黄启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