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市场点评11月17日:A股缩量上行,汽车行业领涨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3 02:43:22

  📝每日观点

  🎈 A股在经过最近的一波小幅反弹行情之后,资金的观望情绪又有所加重,今日市场成交额继续萎缩、未过8500亿元。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积极发力,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政策依旧延续稳增长的基调不变。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配合下,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将继续增强。随着美联储结束加息的预期逐渐升温,海外流动性紧缩对A股的压制进一步缓和,整体更加友好的流动性环境将对估值形成支撑,成长风格有望更加受益。但由于海外地缘冲突依然存在,对资金的风险偏好仍存在压制,将会对A股本轮反弹高度产生一定的制约。在经济波折修复的过程中,市场情绪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扰动,但我们可更乐观些,A股市场仍不乏结构性机会,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的优质标的将更受资金青睐。

  🎊消息面

  🎈据报道,财政部将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一方面,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强化政府债券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适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引导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简评:在经济弱修复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定调积极。此前财政部表示将在4季度发行万亿特别国债,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基建资金支持,从基建端发力,助力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下,后续内需有望进一步回升。

  🎈今日,工信部等 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加强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简评:受政策利好的提振,今日汽车行业领涨。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叠加购车补贴、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汽车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好转,后续仍可适当关注板块内头部企业的表现。

  🎈昨日,据商务部发言人介绍,今年1-10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8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简评:我国对外投资不断增长,显示我国经济在不断恢复的同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信心也在持续增强。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在不断加深,将为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也有助于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市场复盘

  🎈11月1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054.37点,上涨0.11%;深证成指报9979.69点,上涨0.25%;创业板指报1986.53点,上涨0.43%;科创100报1098.68点,上涨0.47%。中信一级行业中,大部分行业上涨、小部分行业下跌;其中,汽车、通信、医药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51%、1.29%、1.02%;石油石化、房地产、建材跌幅靠前,分别下跌0.70%、0.68%、0.68%。3708只个股上涨,1345只个股下跌。

  💰资金追踪

  🎈市场成交额为8289.1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继续萎缩。北向资金今日继续净流出28.58亿元,其中沪市净流出20.48亿元,深市净流出8.10亿元。

责任编辑:常靖蕾

  整体来看,几大头部上市企业生猪公斤价自2022年7月起站上20元区间,并在10月冲到26元左右的高点。进入2022年12月,虽临近元旦、春节,但生猪价格已回落至7月前水平,南北方生猪价格跳水,多地单斤售价重回8元区间,此前备受期待的南方腌腊旺季和北方杀年猪行情未给生猪价格带来转机。

  “目前,碳酸锂价格已经在期货端降到(每吨)40万元以下。”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碳酸锂价格未来将回归到每吨20万元左右的价格,甚至更低。

  【典型意义】药品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严防严管严控药品安全风险,坚决防范杜绝假劣药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损害。本案当事人销售假药,社会危害极大。司法机关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对当事人作出吊销许可、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禁业的行政处罚,体现了坚决落实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决心。本案系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司法部门行刑联动的典型案例,体现了行政部门与公安司法部门信息互通、密切协作的良好工作机制,体现了行刑衔接的高效执法合力,对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公安司法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具有借鉴意义。

  欧盟碳关税靴子落地,这意味着免费配额逐渐减少,企业将要为碳排放支付费用。加强碳管理正成为企业刚需。在业内看来,随着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各行业龙头出于抢占市场等长远考量,已然开启加大降碳投入。

  房企持续两年的降杠杆大潮,或许将面临轻微调整。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宗兴 李 康 通讯员 邹珺宇

蔡嘉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