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退改签”应平衡多方需求

来源: 网易网
2024-06-04 19:35:17

  【影视锐评】

  近期,一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在部分影院试点自助退票机服务。“电影开场后也能退票”的消息一出,立刻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大众热烈讨论。

  这种小范围试点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声量,和当下电影票的“退改签”规则与部分观众的观影需求有些不适配有关。现行大多数电影票“退改签”规则仅限于电影开场前,部分需要支付手续费,还有一些特定场次不允许退票。当观众在观影中对电影院硬件和服务不满意,或被虚假宣传“骗进”电影院后发现“名不符实”,又或者出现有特别吵闹的孩子等影响观影体验的情况时,只能硬着头皮把电影看完,或者离开电影院,白白浪费电影票钱。“电影开场后也能退票”摸准了这一市场痛点,既为观众走进影院消除顾虑,同时促使影院提升整体环境、视听效果,也倒逼片方减少“营销欺诈”、强化精品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一个话题,多种声音。但在喧嚣舆论之下,还需理性分析“开场可退票”举措未来的可行性。这一举措是不是“空中楼阁”?值得点赞么?能推广么?在笔者看来,业界对电影精品化有更高追求是好事,但具体尝试应谨慎。

  2018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支持电影票在明确条件和流程之下的“退改签”,要求各经营主体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但这里所说的“退改签”针对的是放映前退票,并未延伸到放映后。所以,当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开场前可退票的规则,确保观众知情,避免观众在错购复购、临时有事或遇到不可抗力时因程序烦琐或故意设障而无法维权,让退票措施日常化、合理化、简单化。

  在市场层面,则应引导各行业主体探索优化电影票“退改签”的举措。比如,猫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明确展示哪些影院、哪些影片提供退票选择,消除拟购票观众和影片、影院之间的“信息差”,有利于进一步刺激观众的购票意愿,带动更多影片和影院自愿参与优化电影票“退改签”的探索中,推动行业发展向上向好。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各市场主体的努力下,电影票“退改签”已经告别“不退不改”“只改不退”的时代,更进一步的优化尝试正在进行中。这一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平衡多方主体的利 益需求,保护观众的消费权益。相信在这种勇于尝试、敢于改变的思路指导下,在中国电影的艺术质量、影院的服务水平和观众的观影素养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更多具有特色的电影发展经验将涌现出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梅 蔡枫苗,分别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科研助理)

C罗目前状态如何?

4、销售虚假产品

当天,现场还设置了美食摊位,向广大市民推介具有罗甸文化特色的美食,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品尝。

11月28日3点? 西班牙队vs德国队

不管由哪种路径来到中国,阿拉伯商人想要在义乌以赊账的方式进行贸易,就必须和义乌建立稳固的社会关系。在笔者采访的一百多位阿拉伯商人中,不到10%的商人是以现金结算的方式交易。相较于赊账,以现金交易的商人往往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同类货物,中国供货商也会优先生产现金交易订单的货物。但是大部分阿拉伯商人还是由于资金有限而选择赊账。每个订单他们只需要支付200元人民币或者总货款的百分之一到十作为订金,就可以拿到货物。然而,很多阿拉伯公司会拖欠余款,甚至是挟货逃跑。虽然商家对于赊账贸易方式抱怨颇多,但这种贸易方式还是持续存在着。

可谓是,国土很小,能量巨大。

林与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