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启动 计划全年放流1672万尾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05 18:13:32

  本次活动遵循依法依规、科学放流原则,按照水电环评文件要求,全年计划在长江、黄河、金沙江、雅砻江、松花江、大渡河等我国主要水电基地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放流鱼类包括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3种国家一级保护鱼类,圆口铜鱼、长薄鳅、后背鲈鲤、尖裸鲤、金沙鲈鲤等20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43种流域特有鱼类,18种重要经济鱼类,启动活动当日放流559万尾,其他活动时段计划放流1113万尾,全年计划放流1672万尾。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在致辞中表示,自2022年首届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成功举办以来,水电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彰显了水电绿色形象。过去几年,水电环保事业“基本盘”全面进步、“关键点”精准突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建立了水电工程生态保护技术体系和流域生态环境全过程监测体系,构建了科学先进的鱼类保护修复技术与理论框架,推动落实了多项环保措施的实施。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在致辞中指出,水电的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开展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既是水电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多年来,水电行业各有关单位不断完善水电生态保护技术体系,优化提升专项环保措施技术水平,攻关珍稀特有鱼类驯养繁殖技术,统筹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实施精准放流,促进了水电行业生态保护技术发展。

  据了解,近几年水电行业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成果令人瞩目,水生态保护关键技术不断迭代进步,生态调度、鱼类栖息地保护、河流连通性恢复及鱼类增殖放流等传统难题陆续被攻克。特别是在鱼类增殖放流方面,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圆口铜鱼等保护鱼类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上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年来,我国水电开发以“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为指导思想,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水电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环保投入占比逐渐增加,流域综合监测水平不断提升,栖息地保护、增殖放流、过鱼通道、分层取水、人工鱼巢等保护措施逐步落实,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长薄鳅等珍稀保护和土 著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践行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新浪财经 刘丽丽)

责任编辑:何俊熹

  这个说法乍一听起来似乎对中国人一点都不友好,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对于早年的欧洲人来说,中国最有名的除了丝绸茶叶之外,就是长城了。久而久之,这种用长城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成了抵御外敌入侵、守土有方的代名词。

  领导这一团队的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布鲁诺·赖夏特对德国媒体介绍,经过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要先在狒狒身上进行试验,达到相关标准后才可进行人体移植研究。2018年,赖夏特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移植到狒狒体内,狒狒接受移植后最长存活时间达六个半月。

<strong>我也挂念在家的你</strong>

  春运是实现万家团圆的幸福旅程,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窗口。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格外受人关注。

  夜幕下的吉林省长春市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冰雪新天地景区,灯光冰影,游人如织,年味儿浓浓。

  “这叫坡垒,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指着远处20多米高的树木,符惠全介绍。年复一年在雨林中行走,如今,符惠全已经能准确识别300余种动植物,还获得了林业助理工程师职称、考了无人机驾照、担任鹦哥岭多套图鉴编委以及多所学校的雨林课堂讲解员。

谢珊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