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矫正“神器”有用吗?找到问题根源更靠谱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24 11:44:32

  驼背、含胸、脖子前倾、骨盆前倾、高低肩……当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己有着各种体态问题,这既让他们在身体上感到不适,也可能在心理上感到焦虑。

  为调整体态,一些人寄希望于“背背佳”等矫姿产品。“背背佳”对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来说并不陌生,最近它又热了,这一次它的购买者以成年人为主。日前,“背背佳90天卖了一个亿”话题登上热搜。在有的电商平台“背背佳”旗舰店,热销成人款矫姿带销量超百万件。

  不良体态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市面上的各种矫正体态的“神器”是否有用?正确的体态矫正方式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工人日报》记者展开了采访。

  “体态是一种结果和表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医生郭峰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本质上是力线不正。力线不正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长期伏案、不良坐姿等日常生活习惯导致的。”

  记者了解到,多种品牌的同类型矫姿带在市面上热销,售价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背背佳”的产品说明显示,针对日常姿势不好、难以保持良好身形姿态的“非患者”用户,建议每次穿着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坚持使用后驼背情况通常会慢慢改善。

  但是,“背背佳”类矫姿带的使用体验因人而异。有网友认为很勒、不舒服,脱下就没用,是“美丽刑具”和“智商税”;也有消费者表示,坚持使用是有效果的,可以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人认为这种产品只是一种辅助,不能过于依赖。

  “‘背背佳’这类产品其实也是在矫正力线,它的作用在于提醒和限制使用者的姿势,但是单纯靠这个来实现矫正是不大可能的。”郭峰说,“还是要去专业机构做一下评估,找到自身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盲目跟风用某种方法并不可取。”

  需进行正确的体姿训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玉增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驼背、圆肩、头颈前探等常见的不良体态,如果放任不管会产生一系列危害。

  “例如,肩颈僵紧会导致体态变差,不良体态又会加重肩颈的僵紧,产生恶性循环;颈部深层肌群紧绷,脖颈肌肉劳损会引发头痛;肌肉顺应性减低,导致呼吸不畅;长期慢性劳损,增加脊柱各部分的压力,长期可能导致脊柱变形,进而产生长期的腰背痛。”刘玉增说。

  刘玉增也认为,矫姿带并 非解决姿势问题的根本方法,要真正改善体态,需要进行正确的体姿训练和调整,通过加强核心肌群、改善肌肉平衡和灵活性等方式逐步调整身体姿势,形成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正确的体姿训练和行为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姿势问题,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体态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例如脊柱侧弯、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等。这类问题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需要及时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当然并非所有的体态问题都需要纠正,一些轻微的体态偏差、个体自然的体态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体态变化等情况,盲目去纠正可能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不必要的担忧和治疗。”刘玉增提醒道。

  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态

  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加以坚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能否让体态变好?答案是肯定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多位医学专家认为,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从而改善体态,现在很多都市白领出现腰酸背痛等问题,与缺乏运动脱不开关系。

  瑜伽教练田纳的经验或许可以给普通人提供一些参考。田纳曾因背部长期疼痛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脊柱侧弯。就她当时的情况而言,医生难以判断病因是先天还是后天所致。在医院进行了大半年的理疗、牵引、推拿等治疗后,她的疼痛得到了部分缓解。

  “我是先有疼痛,然后才发现自己的体态有问题的。”田纳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当时她所工作的俱乐部里有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医生建议她不要进行太剧烈的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田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体系,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每次运动过后,她的疼痛问题都能得到更好的缓解。

  长达20多年的刻苦运动,让田纳成了受益者,疼痛问题慢慢消失,在后来的检查中,她的脊柱也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的曲度。在她看来,体态是身体可以养成的习惯,坚持锻炼可以让肌肉形成记忆——这种肌肉惯性可以从运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一场基础物理学界的异动之下,纳米材料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顺着追查,一步步揭开外星文明“三体”世界的神秘面纱,找寻“三体文明”入侵地球真相……电视剧《三体》改编自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第一部,通过扑朔迷离的“迷雾”事件将观众的目光牢牢锁住,并循着故事交织的暗线与明线,在追溯真相和本源的过程中完成情节的缝合和递进,使观众沉浸在精心营造的悬疑氛围之中。这种将硬科幻、高悬疑、强揭秘元素融于一体的做法,给作品赋予了鲜明的“迷雾揭开式”艺术特征。

  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过甜、过油。关于盐、糖和油,指南都有推荐摄入量: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烹调油25-30克,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长期饮食过咸、过甜和过油,容易导致机体出现慢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超重、肥胖、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虽然这些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通过健康的饮食,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或缓解这些“吃出来的祸”。

  当地时间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7.8级地震。叙利亚经历多年战乱和美国单方面制裁,给经济民生造成深重灾难。近日强震令人道形势雪上加霜。国际社会纷纷敦促美国解除对叙利亚制裁。

  <strong>姚洋:</strong>对这个问题,西方学者多持怀疑态度。我记得几年前到斯坦福大学去开会,讲到当今中国政治体制里的选贤任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立即打断说“你没有证据”。

  “夸父一号”的逐日之旅,凝结着他们长达11年的岁月与心血。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网。它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自然语言对话,跟人类聊天时遇到敏感问题会“打太极”,还能替打工人生成颇具幽默感的辞职信……

黄镇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