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极4000米海底深处的泥巴里藏着哪些奥秘?专家带你解读“无字天书”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3 10:02:52

  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正在进行,科考内容涵盖深空、大 气、海洋、生物等多各方面,地质科考也是其中一部分。来自南极4000米海底深处的泥巴里,都有哪些信息呢?跟着记者去了解一下。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记者看到,从南极以及其它海域采集的海底沉积物岩芯堆满了仓库,这些圆柱形的泥巴柱子,在研究人员眼里就是一部部“无字天书”。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熊志方:为什么说它是无字天书呢,里面蕴含着一些比如说生物的遗体,生命的遗迹,还有化学的组成和物质的物理性质等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就记录了当时南极的生命与环境的演化。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熊志方:这是当时科研人员在科考船上下放的柱状取样器,它取样就相当于从这里面一根管子插进去,然后把沉积物给它取上来,就是这么来的。

  记者看到,这些沉积物岩芯长短粗细不一,研究人员依据它们的颜色、层理并结合一些分析测试,就能辨别出它们形成的环境和年代。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科研人员需要对沉积物岩芯进行淘洗烘干等一系列程序,最后,借助显微镜,再对清洗后的物质逐一辨别。

  研究人员从南极沉积物岩芯中,发现大量有孔虫的壳体,这些有孔虫肉眼难以辨别,在显微镜下,通过对其称重和化学分析来获得南极环境演化规律方面的信息。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 王家凯:我们发现,有孔虫壳体越重,壳重越高,海水温度可能是越高的,更高的海水温度会有利于有孔虫的生长。

  除了有孔虫,研究人员还从沉积物岩芯获取到其他物质。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熊志方:我们叫冰筏碎屑,我们可以统计它的含量还有形状的不同,可以反映当时的冰盖是在扩张,还是在收缩的。

  大洋作业途中 探寻极地生灵

  在每次南极考察中,能否遇到精灵般的极地动物也让人特别期待。记下来,我们就跟随“雪龙2”号,去探寻生机勃勃的南极。

  行驶在茫茫天海之间,穿行在冰雪覆盖南极海域,我们发现有鲸鱼不断浮出水面换气。每当南极的盛夏来临,南半球的巨鲸纷纷南下汇聚于此。栖息于南大洋的鲸鱼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总共约有12种。

  正在大块海冰上快乐滑行的是海豹。海豹的躯体呈流线型,皮毛短而光滑,抗风御寒能力强。共有6种,约3200万头海豹栖息在南极海冰区、岛礁和大陆沿岸。

  一路驶来,我们看到了风雪中努力奔跑的企鹅,它在寻找一处可以避风的地方。企鹅虽然是海洋鸟类,不会飞却擅长游泳。在企鹅的一生中,生活在海里和陆上的时间大约各占一半。在南极一共有7种企鹅。

  大家看到从企鹅栖息地直飞而上,追赶无人机的就是贼鸥。它们是企鹅的大敌,会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企鹅的栖息地,叼食企鹅蛋和雏企鹅,而飞行是它们的强项。

  <strong>是否还有调整空间</strong>

  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加入欢庆中国农历新年的行列,享受春节文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strong>推动扩消费政策落地</strong>

  在他看来,这份坚守中不仅有沉甸甸的责任,更有见证电力事业发展的喜悦。“作为一名老电力人,从传统的220千伏变电站,到500千伏变电站,再来到±800千伏的换流站,看到电力设备和输电技术的更新换代,确实感到很自豪。”

  据事件相关的《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民事裁定书》(以下简称《裁定书》)显示,法院观点为,迷笛公司的证人与其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证据,无法根据其证言便得出愉悦公司持有盖有迷笛公司公章的空白纸的结论。

  作者:陈娟(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林哲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