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探寻绵延千年的生态智慧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12 20:24:09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带您探访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品味生态智慧的文化底蕴。

  6月初,太湖流域的夏粮进入了收获的季节。“苏湖熟,天下足”,如今人们对江南的“鱼米之乡”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上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乡泽国,并不适宜农耕劳作。让广袤滩涂变为千里沃野的,正是当地特有的水利灌溉工程——太湖溇港。这一条条从太湖向内陆延伸的人工河,就是溇港。“高为菜地、低为水田、塘中养鱼”的精耕细作,造就了我国最富庶的粮仓和丝绸之乡。

  时至今日,生态循环的智慧仍在传承发展。新一轮水稻播种前,农户们在田边抓紧补种苜蓿,这样能更好地维持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同样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兴化,历史上一度是黄河夺淮入海的“洪水走廊”。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当地百姓积极抵御洪灾、开垦荒地,逐渐形成了撑着小船去种田的垛田农业模式。

  罱泥是垛田独有的农活儿,将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河底淤泥取出来,作为生态肥料浇灌田地。如今,挖掘机开始代替人工罱泥,不仅能增加土地肥力,还能给河道清淤,改善水质。

  千里之外的成都平原,此时水田如镜,插秧繁忙。像这样流淌着一泓清水的灌渠,在当地有大大小小3万多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都江堰。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修建而成。从此,四川盆 地由旱涝无常变成了天府之国。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如今,竹笼、干砌卵石等传统堰工方式,经过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结合,继续造福百姓。新建成的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水资源分配从源头到田头的“一键直达”。

  在陕西秦巴山区,凤堰梯田的风景和名字一样富有诗意。层层叠叠的梯田、散落田间的房舍、忙碌插秧的人们,好似一幅山水田园诗画。

  凤堰梯田是陕西秦巴山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田、渠、塘、溪”组成的灌溉体系,以最简易的工程设施、最少的维护保养、可持续的工程管理,实现了最有效的自流灌溉。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 李权兵:借用自然之力,用山地之势,和我们所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很契合。就像是树状毛细血管系统一样,保证了梯田的灌溉水源供应。

  融入自然之美的人类智慧,完美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置身中华文明的生态图景中,眼前就是最美的中国。

  据国盛证券研报,2021年,辣酱市场规模约264亿元,同比增长2%,品类已经处于成熟期。老干妈为行业第一,市场占有率约20%,其余参与者包括辣妹子、茂德公、饭扫光、川娃子等。

  一纸订单,让武中强托了底。“我们和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平时技术团队按时到田间地头指导,收获后按约定价格收购,今年我打算再扩种100亩。”武中强说。

  <strong>杨道玲:</strong>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围绕扩消费、增投资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释放出促进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各地积极搭建促消费平台、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特别是春节期间,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有效拉动消费快速回升。我们通过多项高频数据监测显示,当前消费正快速回暖。

  刘晓峰认为,当前社会工作存在薪酬待遇较低和职业晋升渠道狭窄两个主要瓶颈,而且社工要下沉基层,工作内容较杂、工作环境较差,影响了职业吸引力。如何拓宽专业社工人才的晋升渠道,是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另外,稳定的社工队伍依赖于可持续的社会服务项目。“目前,政府采购社会服务是这类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未来还需探索更多社会服务提供模式,吸引多方力量踊跃注入。”刘晓峰说。

  上下班高峰时,赤水河上的切角垭大桥,汽车、摩托车、电瓶车,前前后后紧跟着,真有点“摩肩接踵”的样子。不熟悉的人们还以为是一河穿城过、划为东西城。而实际上,是一条河隔开两个省,贵州赤水与四川泸州两市在此处依省界接壤。

  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春节后首周,医药及生物工程行业的人才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速达43%。其中,医药研发的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长了117%。

王立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