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化解就业招工“两头难”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8 21:49:22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人,城镇就业人口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如此大规模的高质量人才供给形成的人才红利,既显示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优势,也意味着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推动就业提质扩容。

  总量有压力,结构性矛盾的挑战也很严峻。近年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等方式转型升级,对就业者提出了新要求;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行业的崛起,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专业能力难以跟上岗位变化,只能望而却步。而数字经济催生的灵活就业又开辟了就业新思路,当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就业意愿正发生深刻变化。部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难以与个人预期匹配,最终求而不得,就容易产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换个角度看,供给短板折射职业蓝海,岗位缺口预示就业机遇。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的原因”透露出的深意。有效释放“招工难”中蕴含的就业空间,势必要求多方协作、形成合力,不断强化高效对接机制。

  构建数据采集链,推进产业就业协同。从宏观上看,需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优化供给切入,科学研判未来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变化,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 资源结构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实施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工程项目时,也可提前评估就业带动量和岗位技能需求,归集形成数据库,通过智能分析、精准画像,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打通定向输送链,促进人岗技能匹配。培训促就业并不是新鲜事,但过往的培训主要是提升劳动者技能,难与就业直接挂钩。面对新技术的迭代、新职业的浪潮,尤需补齐这一短板,更加重视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比如,选派教师定期入驻企业,摸清用人需求和产业动态,及时改进课程内容等,更加注重学以致用,为高质量发展蓄好“人才池”。

  完善就业服务链,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才资源服务业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义重大。近年来,相关部门推广“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有的地方调度劳务经纪人、职业指导师两支队伍服务供需两端,并定期发布用工需求清单和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都是使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相补充的有益探索。

  2021年8月,濮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干警通过走访寄递行业从业人员等方式评估整改效果。“我们走访了涉案快递企业,员工们对寄递安全的相关文件、制度都有了一定了解。干警多次到各快递点寄送药品、调查走访,发现快递点都查验了身份证,并对药品进行了验视。药品寄递规范、安全了很多。”朱来宾介绍。

  通过三年综合施策,北京国企加快形成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实施286项混改,引入京东、宁德时代等非公资本超900亿元,市属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近73%。首钢绿能、首创水务、华夏保障房等基础设施公募REITs成功发行,占到全国总数的20%。借力资本市场,通过IPO、重组、收购等新增9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增至71家,市值超1.5万亿元。

  中泰证券预测,2023年一季度至二季度初,电力等高分红板块与军工、计算机等科技股相对占优,而年中后,伴随经济、通胀与利率回升,低估值蓝筹将相对占优;建议重视保险等金融股、必选消费、央企估值重估等板块机会;此外,医药股将是贯穿2023年全年的高景气品种。

  “复阳”患者无须再治疗,注意休息,合理膳食和营养即可。而二次感染的患者则需再次进行规范治疗,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做好自我隔离,注意对家人、同事的保护,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06/4036e7e839bd467da718b4659435a04c.jpg" alt="" />

  结合最新监测结果,保护区内现有鸟类129种,其中青头潜鸭、白鹤、东方白鹳、小天鹅、鸿雁、黑耳鸢、震旦鸦雀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8种。(完)

林杰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