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两会观察:数字科技融合文创,如何催生新消费模式?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8 23:43:19

  中新网上海1月23日电(记者 范宇斌)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加速推动数字科技与文创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不断推动文创产业演化为集文化资源、创意设计、数字科技、圈层传播于一体的内容载体和虚实空间,为消费者提供了情绪共鸣的新领域。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民盟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言“数字科技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上海文化创意新消费模式”。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内容服务和智能文化消费等16个文创新业态营收超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等战略方向。

  放眼全球,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均出台政策,聚焦和鼓励数字技术与文化协同发展,扩大在全民数字技能提升和研究创新领域投入,跨领域协同加速培养复合人才。

  着眼上海,2023年发布了《上海市加强消费市场创新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着力创新供给,增加新场景、新业态、新品牌的要求。

  数字科技如何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民盟上海市委会建议,可以提供资源对接服务,促进数字文创内容和应用场景高质量开发。由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动协调文创企业、数字科技及创意设计企业,开展文创和数字科技融合的常态化协同,促进数字技术对接文创企业内容和场景的创新开发,如优秀文创IP、老字号非遗、经典文旅IP等,并给予上海文创专项资金扶持。

  扩大数字文创消费推广渠道,形成新消费潮流。将数字潮牌、数字文博馆、数字文旅、数字虚拟人等新业态纳入“五五购物节”“全球新品首发季”等数字消费推介专场,纳入“上海伴手礼”“上海礼物”的评选;深化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推动中小数字文创企业的新产品新项目出圈,带动数字文创消费潮流。

  积极参与数字文创国际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加速跨平台、跨区域的数字内容交易。此外,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标准共建共享服务,提供文创和文旅数字内容创作、推广、 平台搭建等解决方案,开展数字文创规模化贸易。

  加强数字文创复合人才培养,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以人才高地促进创新供给。鼓励上海高校与国外高校、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支持艺术和设计类专业建设人机交互等数字技术课程,加快复合领域人才孵化;提供数字技能培训课程资源,提升文创从业者创新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力等。(完)

  “工作第一站,我来到湖州市委办公室综合二处实践锻炼,学习向上‘接天线’的本领;如今,我扎根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蹲苗’历练,践行向下‘接地气’的初心。”吴子豫说,在湖州,她体验了最独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strong>小吃</strong>

  <strong>期待新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strong>

  “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有5条货柜的订单。我和很多采购商约好了3月在中国碰面。2023年一定是个好年。”吴傲山告诉记者,中国春节假期期间,他原本计划回也门见家人、客户,但是因为他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特意留下来,等过完节再回自己的家乡。

  CGTN多语种主持人、主播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兔子手势舞》线上挑战活动,全球阅读量突破3.4亿。总台40多个语种的近百名主播陆续推出《这是中国每年最火的节目》《小白兔为何登上春晚大舞台》《这份特殊的“年夜饭”,咱们不见不散!》等特色节目,向海外受众重点推介总台春晚精彩内容和中国春节传统文化。

  玩好、吃好之外,“看大片”年俗也回来了。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1月26日11时58分,2023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2.63亿,观影人次突破1亿人!市场表现可谓振奋人心,尤其是今年大年初三票房报收11.23亿超过了大年初二票房11.11亿,实现大盘票房逆跌,点燃了市场激情。能有这样的好成绩一方面是疫情影响逐渐消除,大年初一有票房收入的影院就有11536家,数量上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8%,更重要的是今年春节档电影普遍口碑较好,淘票票已开分的7部影片均超过9.0分,尤其是《流浪地球2》《满江红》淘票票评分高达9.7分以及9.5分。票房口碑双丰收,“春节档”打响中国电影复苏的第一枪。

黄明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