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应对高温开“凉”方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4 23:00:41

印度禁止小麦出口,再度敲响粮食安全警钟污APP下载入口福利,

  说到这几天北方的天气,主打一个热字。从6月8日开始,我国北方迎来今年首轮大范围高温天气,华北、黄淮、苏皖北部,陕西等地日最高气温达到35—39℃,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天津南部以及山东中西部出现了40—42℃的高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6月12日到13日,整体来说高温阶段是最强的一个时段。14日到15日,受降水和弱冷空气影响,华北的高温会有一个间歇,但是黄淮等地的高温仍将持续。从16日到18日,整个华北、黄淮等地高温会有再度发展的情况,可能上述地区还会出现35—39℃,局地40℃的高温。”

  北方本轮的高温天气,强度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6月7日、8日两天,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从6月9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升级并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截至6月13日,已经连续7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那么这次高温天气的成因是什么呢?

  符娇兰:“它主要受大陆高压脊以及暖气团东移发展的影响,受暖气团以及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影响,同时这一段时间华北和黄淮大部地区还是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会有明显辐射增温的影响。受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共同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北方地区的高温还将持续发展。从6月8日到6月19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等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数会有6至8天,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高温天数可达到10天或者超过10天。

  虽然这一轮北方的高温很强劲,但气象专家介绍,这次高温无论时间还是强度,与去 年同期相比都没有太大差异。

  符娇兰:“去年大概5月底,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了高温,(截至7月初)总共出现了5次高温过程,其中6月下旬高温强度也比较强。这次跟去年相比,总体来说从出现时间来讲也是正常的,包括范围和强度,局地可能还是会突破或者达到历史同期的极值,但总体来说极端性并不是非常显著。”

  刚才介绍情况的中央气象台预报员主要负责15天以内的天气预报,15天以上的预测,则由国家气候中心完成。对于本轮北方的高温天气,有人产生疑问,这样的高温天气是否会发展成常态?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今年夏天高温会频繁出现的一种趋势?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介绍了相关情况。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温总体上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高温日数比较多、强度比较强的特征。我们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也比较多,尤其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新疆等地的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

  根据预测情况,虽然今年夏天我国高温天气会相对频繁,但不会集中出现在北方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高温天气会呈现出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郑志海:“今年是在厄尔尼诺衰减年份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非常强,它控制的地方往往会容易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所以今年的高温可能比较严重,但是高温会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就是6月份的时候主要是华北、黄淮这一带的高温会比较清楚,到了盛夏以后,高温更多会转向南方。”

  持续的高温不可避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各地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说到高温对人的影响,可以说对户外工作者的考验最为严峻。这几天下午,河北保定多地的气温突破40℃,保定市竞秀区的环卫部门调整了人工作业时间,避开午间高温时段,最大限度减少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工作。

  在临沂市的莒南县,一些社区不仅给户外工作者们提供纳凉歇脚的地方,还提供“清凉贴心”服务,为他们精心准备了消暑物品。

  除了室外作业人员,像学校、养老院这样的地方,也纷纷采取举措防范应对高温天气。高温来袭,体育课怎么上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河北邯郸的广平县第四实验小学接到高温预警后,为学生统一安排了适合室内运动的课程。

  在河南漯河的一家养老机构,考虑到高温天让人食欲不振,这几天养老机构为老人们安排了低脂、低盐、低油、高蛋白的餐食,并配备清凉饮品。同时,工作人员每天对房间打扫消毒、通风换气,保持老人居室的环境整洁,让老人们舒适度夏。

  室内温凉舒适,室外热浪翻滚。这几天,部分地区的气温持续走高,发生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高。一些省份连续发布中暑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提醒人们注意防范。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中暑、热射病和溺水,有的医院专门成立了中暑和淹溺等危重病诊疗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病人的救治和诊疗安全。虽然救治的工作准备完善,但像中暑、热射病这样的疾病,预防大于治疗,缩短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长,备足防暑药物才是关键。医生提醒,如果在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后出现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甚至无汗等症状,就要尽快采取措施。

  近期,降雨的减少与高温天气叠加,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了旱情。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河南全省已经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眼下,正是夏收、夏种、夏管的关键时期。一些地区正面临高温和干旱的双重压力。

  眼下,对于河南信阳淮滨县的张里乡来说,抗旱保苗是关键。张里乡地处淮河北岸平原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较低,而且土壤结构不良,水分运动性强、蒸发量大。遭遇持续的高温天气,水源就显得更为紧迫。这一轮的高温与前几年同期相比偏高,高温来袭之前,乡里意识到一些农田可能出现取水困难,提前联系相关人员到村里打井。这几天,看着井水喷涌而出,张里乡的村民感到欣慰,地里的庄稼终于有了着落。

  为了应对持续的高温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保障“三夏”工作的有序开展。今年以来,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7.0%。这几天,韩庆利正在为玉米的灌溉发愁。他所在的临沂市沂水县,正在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保水和供水调度,优先保障农作物的灌溉。

  除了利用各乡镇的水利站,临沂当地也在加强水库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眼下,5座大型、15座中型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已先后开闸放水。高温天气,对井然有序的生产生活提出挑战。目前,高温还在持续,各地仍在全力应对这场大考。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