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23期生厉雷:耄耋有所期 合力谋统一

来源: 南风窗
2024-06-03 00:29:51

  中新网廊坊6月1日电(记者 陈林 艾广德)黄埔第23期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招训并毕业的最后一期学生。日前,黄埔第23期学生厉雷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仍希望能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能尽一分力,不尽半分。”

  已是高龄的厉雷,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清瘦的面容和略显单薄的身躯,透着一种硬朗和刚毅。老人思维清晰、儒雅健谈,有助听器却不喜欢戴,还能与记者微信交流。

  厉雷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考入当时在成都的黄埔军校。回忆起76年前在军校学习往事,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对一次顶被子受罚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入伍训练中,每天早晨起床后,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有一次我把内务弄乱了,就受了处罚,顶着被子在营房里转了十圈。”

  因当时局势紧张,黄埔第23期学员在校训练修业期规定为一年半。厉雷回忆说,那时生活艰苦,训练强度大,还经常在深夜拉练。

  1949年底,成都解放前夕,黄埔军校计划迁往台湾。当时因病住院的厉雷,和几位同学一起商量后留在了部队医院,没去台湾。“后来,就参加了起义。”

  一年多的黄埔军校学习,厉雷说,他从“北京大宅门里一个少爷、软弱书生”,历练成“一个坚强的人”。

  2014年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之际,他曾写文章纪念,表示黄埔军校“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使他刻骨铭心的受益,还是校门上知名的对联。“震撼我的心灵、启蒙我的人生观念,也重塑了我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后,厉雷又先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等院校学习,毕业后曾在新疆工作。1957年,他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知子营中学任教,直至退休。老人文学修养深厚,尤其酷爱书法,一生桃李满天下。虽已年过九旬,还经常走进校园,为学生义务讲授书法。

  抖音平台,有学生晒出与厉雷老师的合影,许多网友留言:“教过我美术,令人尊敬的老师”“我们的厉老师”……

  20世纪80年代,厉雷加入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后,积极联系在台湾的黄埔校友。在与台湾黄埔校友的交流中,他们经常以“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互相勉励。

  2008年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编印了《厉雷文集》,序言中评价他“时时牵挂着祖国的和平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不遗余力地为和平统一事业积极联络、呼吁、奔走。”

  说起这些往事,老人说,黄埔人的使命就是为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无悔一腔血,耄耋有所期。不言夕阳晚,合力谋统一。”(完)

  来自马蜂窝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一周,“元宵节玩什么”热度涨幅达到137%,本地及周边出行热度较春节期间显著回升,订单量占比近50%。除了在当地体验灯会之外,错峰去畅快滑雪或去海岛,也是“精打细算”的年轻人元宵节的热门选择。

  近年来以展现浓郁国风之美频频出圈的河南卫视于元宵佳节再出“妙招”,《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延续了“中国节日奇妙游”网剧+网综的架构形式,通过一场“国风浩荡”的奇妙之旅,解锁“元宵节日”的古今空间。

台商台胞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紫荆文化集团副总经理薛丽军在致辞中指出,她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少年关注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今天的表演,到处都是青年的身影,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她表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成为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源泉,欢迎青少年朋友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的同时,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中华文化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表达,在传承中创造新演绎,在弘扬中焕发新光彩。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杭州2月6日电 (王题题)2月5日是中国的元宵佳节。当晚,2023年“迎亚运,庆元宵”烟花灯光秀在浙江杭州绚丽绽放。这是时隔11年后杭州重新启动烟花大会。

  美国纽约大学生物伦理学家阿瑟·卡普兰说,针对二战中纳粹在集中营进行人体试验的罪恶行径,战后制定的《纽伦堡法典》规定,在人体上进行试验必须获得试验对象同意。这是对人的尊严和自主权的根本尊重。

黄雅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