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素珍去世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6 09:38:02

  中新社南京4月22日电 (记者 朱晓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2日公布,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素珍于21日上午去世,享年93岁。

  刘素珍生于1931年11月。幼年时,刘素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住在南京珠江路吉兆营同仁街。在南京大屠杀中,年仅6岁的刘素珍被日军用开水烫伤了右臂。

  刘素珍生前回忆:“我们在(南京)上海路高坡子那里,用泥巴堆了地洞,躲在里头。上面飞机轰炸的声音轰隆隆地 响,大人小孩都吓得不敢出去……那个生活真的苦。”

  在一片不舍中,台湾文化部门前负责人、作家龙应台却说起了怪话,她在脸书上连发数条长文,称台北市动物园可以主动联系北京,建议他们再慷慨赠送一只“黑白无常”来做“和平大使”。

  17日下午4时41分,保育员看到“团团”突然发生癫痫,立即通知兽医,癫痫症状持续约1分钟左右,随后约10分钟期间“团团”曾试着想要走动,但左后肢却明显无力。下午4时58分,“团团”再次发生癫痫,兽医师立即为“团团”注射抗癫痫药物,1分钟后药物发生作用症状缓解,之后“团团”保持侧躺的姿势休息,医疗照护团队持续密切观察并和医疗顾问团及大陆专家取得在线联系。

  在2006年春晚“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活动中,收到超过1亿则观众短信及电话,票选结果将两只大熊猫命名为“团团”“圆圆”。

  台北动物园的照养人员多难掩悲痛,称“团团”是标准的“模范生”,是憨憨的乖宝宝,早上都会把脸贴在栏杆上变成“菠萝面包”,就是想第一时间迎接保育员。

  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可以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临床医疗救治能力,尤其是重症救治能力。今后我们将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临床治疗实践,以及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这位企业家此后还资助过葛健的达摩天文台项目,天文台望远镜来自另一所高校的退休教授,但天文台的建设、柏油马路的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蔡佩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