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为鹰派打开双重惊喜的大门

来源: 直播吧
2024-06-26 07:08:00

  日本央行发出信号,其 7 月份的量化紧缩(QT)计划可能比市场预期的要大,甚至可能伴随着加息,因为它正在逐步撤出仍然庞大的货币刺激措施。

  过去一周发出的鹰派暗示凸显了央行在日元再次下跌后面临的压力,这可能会通过拔高进口成本,并将通胀率推高至 2% 的目标水平。

  三位熟悉日本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尽管市场受到冲击或经济严重衰退,但包括 7 月会议在内的每次政策会议都会讨论加息。

  “考虑到通胀的情况,利率显然太低了,”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即将公布的数据,但7月加息是有可能的,”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第三位消息人士也持相同观点。

  日本央行本月将利率维持在零左右。

  然而,周一的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会讨论了及时加息的必要性,一名成员暗示加息的可能性,以防止成本压力过高推高通胀。

  这在很大程度上被解读为央行正在为近期行动做准备的迹象。

  行长上田和夫在会后告诉记者,下个月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在 7 月 30 日至 31 日的会议上加息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因为日本央行还打算宣布一项详细计划,说明如何削减其大规模的债券购买量并缩小其 5 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

  上田表示,日本央行可能会“大幅”削减其债券购买量,这表明削减规模可能很大,以确保市场摆脱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束缚——该政策在 3 月份被放弃。

  与其他央行一样,日本央行的重点是制定量化紧缩计划,避免导致债券收益率不受欢迎的飙升。

  但对日元疲软的担忧也要求量化紧缩计划需要足够雄心勃勃,以避免令市场预期失望并引发日元大幅下跌。

  消息人士称,这种权衡意味着日本央行可能会宣布一项计划,以稳定的、固定的速度削减每月购买量,同时留出一些灵活性,以便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虽然央行内部尚未就细节达成共识,但正在集思广益的一个想法是类似于美联储的设计,即机械地削减购买量,但灵活性更高。

  日本央行可以通过指示一个狭窄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来做到这一点,以此来削减债券购买量。消息人士称,它还可以插入一个“例外条款”,承诺在市场变得过于动荡时减缓或暂时停止缩减。

  他们表示,央行将以不导致收益率曲线扭曲的方式缩减各种债券期限的购债规模。

  日本央行将于 7 月 9 日至 10 日与债券市场参与者举行会议,收集他们对哪种计划可行的意见,6 月会议纪要显示,一位董事会成员表示,此举旨在确保央行能够“更大程度地”削减购买量。

  东短研究首席经济学家、资深日本央行观察员加藤出郎表示,央行必须在汇率稳定和债券市场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因此,央行可能会考虑在每个季度进一步削减债券购买量。

  “如果日元继续走弱,日本央行可能会在 7 月同时缩减购债规模和加息,”加藤表示。“仅仅缩减购债规 模可能不足以阻止日元进一步下跌。”

责任编辑:杨淳端

  至于为何一线城市松绑限购始终谨慎,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结合近期商品房市场的走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迷的现状,意味着必须要修复底层预期、就业和收入,而出台松绑一线城市限购、限贷等政策,可能带来的政策效果并不大,反而触碰到了“房住不炒”“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等顶层要求,得不偿失。

  中美交锋涉及经贸、安全以及全球性议题等诸多方面。北京的专家分析,两国在经贸领域达成共识的几率更大。生意场上,两国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

  导游群里,一个龚贺的朋友回忆,“大家在旺季都找不着导游,他又是比较元老级别的,肯出来带团,也算帮忙”,在他去世前一天,曾说天气太热了,再多钱也暂不再接团。旁边有人插话,说实在受不了,甩了得了。龚贺又说,既然接了,怎么也得带完。

  山西在全省部署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统计造假等专项整治,成立由相关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市县同步成立领导小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张荣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目前,厄尔尼诺只是刚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形成,今年12月左右可能达到最强,而要对东亚气候产生更直接、明显的影响,中间至少有两三个月的滞后期。“结合历史资料来看,一般要到次年春夏达到最强。因此对厄尔尼诺,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明年这个时间。”他说。

  “我们已经听到北京楼市政策风声,或是取消北京城六区以外区域限购,或是将‘认房又认贷’改为‘只认房不认贷’,或是降低首付比例,特别是目前二套六成的首付比例。”类似的“政策风声”已经在市场中流传多时,只不过期待中政策落地的时间点从5月推至7月。

苏承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