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

来源: 凤凰网
2024-06-02 05:56:11

  发展中阿关系顺应民心民意,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前途广阔、前景光明。中方将继续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弘扬中阿友好精神,团结共创未来,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

  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阐释中阿关系对和平发展、文明互鉴和全球治理的典范意义,提出共同构建中阿“五大合作格局”,宣布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为深化中阿合作擘画了清晰蓝图,为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世纪以来,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阿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炼“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规划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方向,提出推进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一年多来,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步伐坚实,成为凝聚中阿政治共识、发展共识、安全共识、文明共识的光辉旗帜,引领中阿关系开拓进取、阔步前行。中方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将充分发挥中阿峰会对双方全方位合作的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中阿关系跨越式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肩负着实现各自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建设的时代使命。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彰显双方开辟中阿关系新纪元、开创美好世界新未来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阿方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紧密协作,把中阿关系建设成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标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探索全球治理正确路径的表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方向,将指引中阿关系更好促进双方各自发展振兴,并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优化全球治理贡献更大力量。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以来,双方全方位合作不断推进,取得重要早期收获。以此为基础,中方愿同阿方构建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同阿方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10家联合实验室,同阿方设立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 构在阿拉伯国家参与总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继续积极推动实施3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合作项目,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每年邀请阿方200名政党领导人访华,未来5年同阿方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一系列具体合作举措将推动中阿继续共走繁荣开放之路,以互利合作激发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给双方人民

  去年10月以来,巴以冲突剧烈升级,人民遭受沉重苦难。习近平主席郑重指出,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中方将继续为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和战后重建提供支持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一以贯之站在公道正义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一以贯之推动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安全、扩大人道救援、落实“两国方案”,中国的作为担当得到阿拉伯国家高度评价。

  发展中阿关系顺应民心民意,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前途广阔、前景光明。阿拉伯谚语说,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中方将继续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弘扬中阿友好精神,团结共创未来,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以“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等指标来衡量,更加侧重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2020年和2021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有记录以来的下降,而2021年中国在这一指数的排行榜上较2019年提升了6位。

  如今,宋永存公司的8位员工,大多从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上了《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宋永存的电话快被打爆了,村里的优质大米销售一空,他计划今年在村里建设稻米加工厂,并尽可能扩大种植面积,“现在是供不应求,大米不愁卖,就是要想办法扩大产量、提高品质。”

  活动现场200余家企业提供了23000多个就业岗位。

  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支持事业单位探索线上考试考察方法,方便事业单位快捷招聘人才。

  “对于‘双碳’人才的培养,我国在‘双碳’‘1+N’政策体系下,不断统筹优化‘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举措,顶层设计已相对健全。”牛萍介绍,但在省市区县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双碳”工作实施方案及规划中,对“双碳”人才培养虽有所提及,却仍然缺乏关于“双碳”人才的专项政策,缺少更具体的实施举措。

借钱、借粮给他

林莹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