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青年说】巧用网络点亮“指尖上”的思政课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4 00:15:28

  活用巧用网言网语,打通师生沟通的“玻璃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中的“原住民”,他们是网言网语的创造者、高频使用者。“i人e人”“社牛”“搭子”“脆皮”……面对一系列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思政课教师应主动了解,活用巧用网言网语,讲好思政故事。网络语言往往简约个性,能够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海量的信息和情感。授课过程中,巧妙、适时地抛出一句,不仅可以增加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点睛”效果,增强授课内容的说服力。网言网语往往自带幽默属性,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感受,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可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让思政课不再是老师个人的“尬聊”,而是师生双向的愉悦互动。网言网语的运用可以让理论化、抽象化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阐释力和对学生的说服力。全民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师不能拘泥于传 统的授课思维和话语方式,而要开放主动地学习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的语言符号和话语体系,也要不断夯实自身理论基础,在思政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时做到有理、有

  精用妙用网络短视频,打造启智润心的“金钥匙”。3月27日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网民使用率98.3%,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如今,网络短视频因其时间短、内容精、充满个性与创意而迅速崛起,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过长的影音视频植入,会让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也容易导致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而网络短视频以3分钟以内居多,有着“短而精”的特点,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起到很好的巩固强化、转场串联作用,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自主灵活地对短视频进行具体分布,形成授课内容的问题链、故事链。除此之外,网络短视频更新速度快,特别是一些现象级的优质短视频,教师在面对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优中选优、有的放矢,第一时间将重点、热点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融合进教材、课堂和学生头脑。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做好短视频资源的甄别工作,避免低俗化、消极化、片面化、过度娱乐化的短视频进入课堂。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背景下,学生处、团委、各团学组织等要形成合力,运用网络短视频思维,围绕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点、案例、人物等打造更接地气、更符合学生实际的优质原创短视频,这会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自我效能感。实践过程中,短视频在追求感染力和共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学理性和知识性,只有引人入胜的音乐和精美震撼的视觉效果,没有科学知识支撑,教学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

  多用善用网络工具,掌握课程反馈的“显微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近年来,各式各样的网络新媒体教学工具层出不穷,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智慧课堂、延展思政课堂的长度提供了极大便利。善用网络工具,将其贯穿于课前准备、课中运用、课后考核等各个环节,对于帮助思政课教师全方位监测教学过程、改善课程管理、提升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课前或初期,可以借助网络工具进行充分的学情调研,了解学生专业背景、理论基础、课程期待等内容,让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授课过程中,借助网络工具进行随机提问、投票统计、弹幕云图等实时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效能感,也能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程度,有效把控授课节奏。与此同时,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丰富的网络慕课等资源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共同打出思政育人“组合拳”。课程考核环节,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工具实行无纸化考试或在线阅卷,既方便了试卷的留存和追溯,又可以通过多个教师共同阅卷减少出错率,有效避免阅卷者的主观差异。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张新宇)

  【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EIE2102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春运正式启幕,京张高铁开往崇礼、太子城方向的D6715次列车迎来北京冬奥会后首个滑雪季。“近期,这趟高人气‘滑雪专列’平均上座率高达95%。”清河站站长王小勇说。

  据了解,今年春节,山东曲阜创新形式准备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从年节年俗、非遗文化、特色产品等角度切入,依托文化下乡、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庄户剧团汇演、写春联送福字等方式,让“黄河大集”与文旅活动相融合,让民众深度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文化氛围,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感。(完)

  为了这一天,中国准备了三年。经历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国因时因势主动调整防疫政策,有利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便利了中外人员往来。彭博社评价说,“更便捷地进出中国,会使全球许多依赖中国游客的国家受益。”不少国际知名经济机构指出,中国经济有望加快恢复,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

  受高空西北气流控制,湖北自1月5日进入“小寒”以来,不仅不寒冷,气温反而逐日升高。7日,该省近20个市县超过20℃,其中五峰、夷陵、随州、秭归等地打破当地1月上旬高温纪录。8日,该省气温仍有小幅上升,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昆明1月8日电 (记者 韩帅南)8日起,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当日,云南省中缅边境瑞丽口岸、中越边境河口南溪河口岸、中老边境磨憨口岸均恢复通关业务。

  随着各地疫情先后达峰过峰,多地正积极有序助力复工复产,推动城市活力加快恢复。中国经济的热度回来了吗?

沈美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