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京杭大运河发展的“未来式”

来源: 学习网
2024-06-18 05:20:30

  中新网杭州6月17日电 (钱晨菲)17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开幕式在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举办。回顾十年成果的同时,如何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专家建言其发展的“未来式”。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滢涟。作为一条贯通中国南北水运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运河之本,在于航运。

  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吴澎看来,从古至今大运河的核心价值并没有改变,大运河协调南北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带动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要构建分工明确、低碳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目前,航运发展与交通、产业、人口、城市化建设互相作用,形成了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段两岸日益繁荣的局面。而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同样具有巨大的货运需求。

  “如果全线通航,通过协调推进水上旅游客运与货运的相互促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现代大运河全面提质升级的密切融合,可充分展示大运河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强大生命力。”吴澎说。他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乘坐现代游船从北京直达杭州。

  运河之魂,在于文脉。

  放眼下一个十年,聚焦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同时,挖掘文化内涵、讲好运河故事同样重要。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建议,在更大深度上对运河文化进行挖掘,多以京杭对话等活动为媒加强运河文化的交流和推广,使其成为显著的文化标杆。

  “要让流动的运河文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就要弄清楚年轻一代的兴趣点。除了总结回顾大运河过去的辉煌,我们也需要关注‘00后’对大运河的期许和诉求是什么、如何让下一代爱上大运河,此方面需要社会学家、文化学者进行充分的推断和论证。”陈振濂说。

  同时,他提及,传承文脉需要载 体、需要创新模式。例如书法就是很好的载体之一。作为文字艺术,书法可以记载人们对运河文化的思考。未来,运河沿线的艺术家们也可以在此方面进行更多尝试。(完)

  ——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据了解,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依托重庆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建设和运行,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成立学术委员会。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2月8日电 题:港澳青年羊城“沉浸式”体验广府非遗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为防止无人机“黑飞”事件的潜在威胁,保障公共安全,活动保障单位通过部署多种无人机管控措施,成功预警并定位无人机数十架次,圆满完成“行通济”低空安全保障任务。

  2023年,该县将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三大未来产业,完成重点企业数字化深度改造100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迭代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受长时间干旱少雨影响,甘肃多地旱情持续加重,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亦持续偏高。不少地方利用此次有利气象条件,启动人工增雪作业,不仅助力了春耕,还缓解了森林草原防火的压力,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曹雅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