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动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传活动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19 07:47:12

  中新网杭州6月17日电 (王题题)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进一步充分阐释大运河文化、展示浙江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果,6月17日,“千年国脉 古韵今辉”第四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开幕仪式(杭州主场)在浙江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举行。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浙江省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览(杭州主场)、“同一条运河”杭甬对话(宁波主场)等品牌活动,回顾大运河的申遗及保护之路、展望未来发展。

  此外,浙江段沿线各分会场也陆续开展包括2024绍兴运河文化年、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运河拾年(嘉兴篇)、湖州市南浔区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等在内的精彩活动,共同扛起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担当,展现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时代使命。

  仪式上,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郑建华在致辞中表示,十年来,浙江坚决扛起“要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大使命,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坚持还河于民,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融入生活,融入民生,本次活动所在的大运河杭钢公园正是展现大运河华丽变身,成为工业遗存转变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的优秀案例。

  同时,他透露,下一步,浙江将更好汇聚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城合力,积极有为,守正创新,努力让古老的历史遗迹、沿岸的工业遗存与数字科技、文化创意相互碰撞,交相辉映,全面激发大运河的生机活力。

  这十年,保护、传承、利用带来的变与不变,在大运河(浙江段)接续上演、交替呈现,古老大运河焕发出了时代新风貌。

  现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点赞大运河(浙江段)综保成果。她表示,作为纳入世界遗产河段最长、比例最高的省份,浙江省的工作为大运河整体保护和申遗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申遗时代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

  为持续 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赋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新型人文城市建设,2024年6月,浙江全省16家文物遗产和名城保护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了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世界遗产与名城专委会。当天活动现场,世界遗产与名城保护专委会正式揭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专委会将广泛凝聚专业力量和社会共识,持续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指导浙江省各地世界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协调遗产风貌保护和城镇建设、乡村更新,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传承的精神深植当代生产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民众更好地了解大运河(浙江段),“千年国脉 古韵今辉”浙江省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在大运河杭钢公园焦炉艺术中心一楼开展,时间持续至7月16日。

  “大运河是活态遗产,至今还保留着航运等功能。像杭钢公园,就是运河两岸工业遗存的代表,它是运河最近的历史,也是最鲜活的历史,如今它们被改造成艺术、文创、演艺展出空间重新共享给公众,让这个历史文化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承。”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介绍,过去十年申遗成功后,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和要求对大运河进行深入的保护和内涵的挖掘、传承和活化利用。

  “未来,大运河‘遗产’的属性仍然是第一位的,我们将站在更高的标准、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将保护和传承、利用结合好,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将运河的价值更好地植入到空间形态中,向公众进行更深入的传达。”房友强如是说。(完)

  “我们希望《山海奇幻夜》是一台潮流的、新颖的、年轻的年俗节气晚会,所以我们节目形式并没有局限在《山海经》的一个个具体故事中,而是从不同角度呈现《山海经》背后的文化之美。”晚会总导演周君表示,《山海经》中的年俗瑞兽、英雄文化,寄托了中国人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更是华夏最早的英雄价值观念诞生之处。这样的文化寓意,非常符合在万象更新的时节大家以更自信的姿态迎接新年、以传统情怀共享中国潮年共鸣。

  把握数字变革 注入发展动能

  当日清晨5时许,港铁公司高层在香港西九龙站举办剪彩仪式,庆祝该站的重开及高铁香港段复通。港铁董事局主席欧阳伯权致辞时表示,香港经济已逐步恢复正常,随着与内地实现首阶段“通关”,今次高铁香港段复通首先着重短途服务,新增3个站点,分别在广州及东莞,相信有关安排可强化短途覆盖网络。他又提到,港铁在西九龙站内优化了不少设施,加快过关流程,站内显示屏亦可提供更多资讯。

  据刘瀚旻介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了较多急性喉炎和喉气管炎的病人。这两个疾病之所以会纳入儿童重症情况处理是因为它们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呼吸,造成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窘迫,进而出现生命危险。

  让“兴”的动能更强劲,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巩固独特地位和优势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的优势。在坚守“一国”原则的基础上,把“两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是香港一路走来的成功之道。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拥有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等等,这些都是香港的独特优势。香港东西文化荟萃、各地投资者云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中央政府始终支持香港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国际大都市。近日,香港市民盼望已久的正常通关已经实现,与内地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在全面恢复。新阶段增添新动能,需要香港把自己的独特优势尽情发挥出来,同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不断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传统优势,加快打造国际创科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新的优势。在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增强国际吸引力,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提升比较优势,做好“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这篇大文章,香港一定大有可为、风光无限,市民朋友们一定能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高质量发展,我理解一定是和谐共生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些工作的背后,实际上都需要做好保护环境的大文章。”

王映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