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国媒体人走进新疆:相信眼见为实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16 23:42:41

  中新社新疆伊宁6月16日电 (张杨彬)天山下,紫色薰衣草在层叠交错的土坡上绚烂绽放。16日,近2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人来到新疆伊宁霍城县四宫村,在这座紫色的“芳香之城”采访拍摄。

  当日,“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团到访新疆伊宁,这是本次活动的首站。在为期9天的行程中,采访团还将走进乌鲁木齐、库车等城市,深入了解新疆在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真实状况。

  “村里现在有薰衣草主题的度假民宿接待游客,有深加工企业生产薰衣草精油、面膜等产品,我们当地人的就业有了保障,甚至还要从外县市吸纳人才。”当地薰衣草企业营销负责人海力曼·阿吾提向采访团介绍了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情况。海力曼虽已退休,但看着蒸蒸日上的企业,她充满干劲儿,被返聘回公司继续工作。

  “当地薰衣草产业的工人来自哪些民族?产品主要销往哪些国家?”荷兰《忠实报》记者褚红不时提问并记录。

  加拿大独立媒体“新媒体”创建者娜塔莉·贝内利是第二次来新疆。相比于去年“匆匆一瞥”,她更期待本次行程可以深入新疆民众的生活。

  “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时常带有一些偏见。”娜塔莉说,她曾经想象中的新疆是贫穷落后的,“来过以后才知道,实际情况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她对当天的“紫色之旅”印象深刻,“它以小见大地展示了新疆地区的发展思路——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薰衣草在这里蓬勃生长,当地就想办法借此发展经济,创造就 业机会。我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例

  据了解,采访团近20位外国媒体人之中,大多数是首次来疆,加拿大媒体人艾登·约拿就是其中之一。“我最初认识新疆是在西方媒体的一些负面报道中。但我逐渐了解了一些数据,许多报道中的指控和谎言就不攻自破。”被问及对本次行程的期待,他说:“我始终带着开放的心态看新疆,相信眼见为实。”(完)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在海外举行的包括春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是否有当地主流社会的参与?参与度如何?</strong>

  上海市银都路越江隧道的施工现场,直径14.5米的圆盾构机正在进行盾构推进施工。30余名一线作业人员有序分工,指挥着吊装、拼装着管片、旋拧着螺栓,为盾构机掘进后形成稳固的隧道衬砌结构。

  28日,大连全市新开工不少重大项目,总投资838.6亿元。大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大连已谋划储备推进重大项目3200个,其中拟新开工项目658个。

  绿色低碳与现代工业体系相辅相成,没有先进制造业作根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盐城产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5+2”新兴产业体系以及23条重点产业链更加契合盐城发展实际,该市先后引进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正在加快推进一批支撑力度强的重大项目。2022年,盐城钢铁、新能源产业和晶硅光伏产业链开票销售突破千亿元。得益于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2022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增幅列江苏全省第一。

  2022年,快递行业经历了艰难的一年。

  同时,为保证齐长城保护机构选择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条例》规定保护机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由省政府确定,各级文物部门所属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文物管理所等具有文物保护职能的单位,以及参观游览区、自然保护地等的管理机构,可以确定为齐长城保护机构,并对保护机构的职责进行了细化。“这是在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现的重要创新。”高贤杰说。

徐诗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