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迫近1元,控股股东抛10亿元增持计划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14 09:55:32

6月13日晚间,山东钢铁披露公告介绍了这一计划,山钢集团表示此举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

公告显示,综合考虑本次增持股份的规模和资本市场的变化,山钢集团本次增持股份计划的实施期限为6月13日起12个月内,山钢集团将根据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二级市场整体趋势,择机逐步实施增持计划。山钢集团拟增持股份的价格不超过1.70元/股,如在增持期间发生除权除息等事项,增持价格上限不调整。

本次增持规模颇为可观,截至13日收盘,山东钢铁总市值为123亿元。以当前股价结合增持金额上限估算,山钢集团可以买入山东钢铁超8%股份。

此外,本次增持计划的落实也相当迅速。在宣布当天,山钢集团已经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了山东钢铁A股股份117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1%,估算成交金额为1345万元。当日山东钢铁总成交额为6386万元,仅山钢集团的增持行动就占据了山东钢铁当日逾两成买盘。

山钢集团快速落实的大手笔增持计划,或许与当下山东钢铁不断迫近面值的股价表现有关。今年以来,山东钢铁股价呈逐月下跌态势,累计跌幅超16%,13日受增持提振股价小幅上涨后报收1.15元/股。须知,如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根据《股票上市规则》,交易所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除了增持计划,山东钢铁还有一则股份回购计划正在执行。上市公司今年2月宣布,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至4亿元,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拟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截至2024年5月底,山东钢铁已累计回购股份6106万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57%,已支付的总金额为7870万元。在互动平台上,有股东呼吁山东钢铁加快回购进度,并将回购股份用途改为回购注销。

当前,钢铁行业进入以减量调结构为主要特征的第六轮下行周期,供给不减、需求不足、预期不强成为当下钢铁行业的突出特征,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压力。作为拥有粗钢产能约1580万吨的山东省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山东钢铁在2023年、2024年一季度却分别交出了亏损3.99亿元、亏损6.37亿元的净利润表现。

山东钢铁曾表示,在2024年将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及产业环境变化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聚焦效益提升,牢固树立价值创造理念。并采取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实现重点突破、提升比较优势,以绩效提升加速赶超跨越;坚持极致挖潜,强化措施落地,全面提升成本竞争优势等具体措施。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原标题:股价迫近1元,控股股东抛10亿元增持计划

  第五届全国政协取消了“合作社”界别,增设了“体育界”。第六届全国政协增设了“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两个界别。第七届全国政协设有31个界别,届中增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后共32个界别。第八届全国政协将“港澳同胞”分为“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还增设了“经济界”。第九届全国政协对5个界别的名称进行调整,其中“对外友好团体”改为“对外友好界”,“社会救济福利团体”改为“社会福利界”,“少数民族”改为“少数民族界”,“香港同胞”改为“特邀香港人士” ,“澳门同胞” 改为“特邀澳门人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对两个界别更名,“农林界”改为“农业界”,“社会福利界”改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

  根据国家疾控局三定方案,其主要职责分为十大项,包括组织拟订传染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标准,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工作体系建设;规划指导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工作并发布疫情信息,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疫情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以及负责传染病疫情应对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工作,拟订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负责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传染病疫情应对应急物资需求及分配意见。

  子女为啥不自己买呢?因为他们名下已经有房了。子女用的是父母的首套房名额以及首次贷款的优惠(利率和首付比例都比较低)。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变相的接力贷,银行为了确保资金安全也是有严格审核机制的,比如让家人帮助进行担保,有的还要求指定其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这样才能拿到贷款。

  不仅如此,南宁库存去化周期也比较高。据广西中原地产统计,截至2022年底,南宁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为753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20个月;其中去化周期最长的邕宁区达到了25个月。

  李侗曾表示,病毒传播需要有易感人群,一旦大家抗体水平较低后,就有可能引发下一轮。如果病毒不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异,之前感染所产生的抗体能够保护半年以上,下一轮感染时间可能是半年以后。

  不过,鲜奶回收价格连续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牛奶相对过剩。2018年之后,奶价触底反弹,直到2021年一直处于上涨态势。赚钱效应下,更多养殖户加入进来。有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的原奶业遭遇到比较大的供求失衡影响,部分地区供应大于需求。

傅俊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