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各级非遗项目增至84个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0 12:13:22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 (谢梦圆)“师父,请喝茶!”8日下午,在2024年浦东新区非遗宣传活动上,两位年轻的绣娘在数百位市民的见证下,向上海绒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明敏和许玉红敬茶,两位传承人庄重地接过茶,喝茶,然后回赠给两位绣娘精美的针线包。

  “礼成!”随着主持人的宣布,上海绒绣的绣娘代表拜师仪式在掌声中结束……6月8日是2024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浦东新区非遗宣传活动以“‘美’在非遗‘育’见未来”为主题,在现场举行了浦东新区上海绒绣工坊绣娘代表的拜师仪式,并为浦东新区第九批非遗项目和第九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授牌。

  在活动上,周家渡街道文化中心、陆家嘴金融城文化中心、浦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沪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外高桥分中心这5家单位获得了上海绒绣传承基地授牌,浦东新区的上海绒绣传承基地增至21家。

  仪式上,嘉宾还为浦东新区第九批非遗代表性项目“高桥传统糕点制作技艺”颁牌,至此浦东新区拥有各级非遗项目增至84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上海市级非遗项目38个,浦东区级非遗项目38个。

  当天,15位浦东新区第九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首次集体亮相,15位“新匠人”里,最年轻的是出生于1991年的叶资冰。作为“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的传承人,叶资冰自青少年时代便开始学习传统家具修复、古建修复和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

  近年来,他参与浦东三林“南园”的建设和古建筑修复,向上 海及周边各地输送古建修复技术服务,保护宣传非遗项目。现在,叶资冰在工作中也带领“00后”学生逐步了解学习古建筑知识。

  非遗传承不“断更”的还有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当天在仪式上接过敬师茶的两位上海绒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明敏66岁,许玉红已经年过七旬。她们表示,看到上海绒绣技艺后继有人,倍感欣慰。

  今年元旦期间,浦东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的浦东非遗体验馆,开设了绒绣工坊,旨在打造培养新一代上海绒绣非遗传承人的孵化基地。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张磊介绍:“未来,绒绣工坊会广泛招募对上海绒绣有热情,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传承这项工艺的年轻人,为非遗定向培养兼具工艺、设计、管理、市场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绒绣工坊将成为培养新一代上海绒绣非遗传承人的孵化基地。”

  张磊说:“传承保护非遗是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内容,随着非遗热、文化热的兴起,我们将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通过打磨优秀活动、剧目、培训、赏析会等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推动浦东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当天的活动上,除了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的主会场,浦东36个街镇也作为分会场积极加入了这场“浦东非遗盛典”。记者从新场镇分会场获悉,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作为上海古镇的唯一代表,与浙江、江苏的10余座古镇一起,正在联合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遗成功,将成为上海市首处世界文化遗产。(完)

  发言人强调,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权利自由都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香港法治和司法独立得到基本法的宪制保障,特区警方和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香港在“2022年法治指数”中的整体排名维持高位,领先于经常无理批评香港法治和人权状况的一些西方国家。美方打着“维护香港法治”的旗号,公然为反中乱港分子开脱说项、撑腰张目,妄图以政治施压干预破坏香港司法,是对法治精神的严重亵渎和践踏。

  再后来,前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改造,一批老店铺被拆除了。商业化快速发展起来,全国乃至全球的著名餐厅都出现在了这里。礼品店、商场也越来越多。这种风潮也蔓延到了胡同里。可以说,前门、天安门一带的街巷格局虽没有明显改变,但老北京的市井气息少了很多。

  中法关系近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将是马克龙第三次访问中国,他曾说“希望每年都去中国”。近几个月来,他又多次表达了访华意愿。

  有人在评论区质问范志毅有几套房,范志毅回喷:“我几套房?我几套房关你X事。我XX的是拼了二十几年我自己拼来的,我也不偷不抢。”

  最终,《霸王别姬》上映后大放异彩,张国荣塑造的程蝶衣成为影坛的经典形象之一。时至今日,这部影片在豆瓣仍然保持着高达9.6分的评分。

  记者了解到,从早晨六点至晚上八点半,济南和淄博间的高铁动车往来频繁,31班高铁、26班动车,加上其他站点不同时间的不同车次,足有150余班之多。最便宜的一班高铁车票只要21块钱,最快的一班高铁,从济南东坐到淄博北仅需22分钟,通行十分方便。

赖振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