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高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举行

来源: 台海网
2024-06-24 23:21:52

  中新网徐州6月23日电(朱志庚)6月22日,2024全国高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来自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63家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矿业类人才培养展开了广泛研讨。现场发布了《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云龙湖共识》。

  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共建教育教学资源,202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举办此次会议。

  现场发布的《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云龙湖共识》具体包括协同联建行业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矿业类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成立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设置矿业类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系列奖励五个方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黄艳利介绍,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有四届智能采矿工程特色班毕业生128人。其中101人升学继续深造,27人就职于各相关专业大型国企。“学校开展数智赋能、五育并举,持续优化智能开采课程体系,继续强化校企协同机制,实行贯穿式本科导师制,深入科教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围绕制约矿 山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将智能矿山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资源库,在解决现场真实问题的同时,培养智能采矿人才。”

  智慧矿山建设是矿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表示,目前,全国煤矿行业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迫切需要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采矿技术融合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次研讨会着力打造一个常设的煤炭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进行常态化的学术类交流研讨,促进智能采矿相关新专业的建设。高校可以根据适应智慧矿山建设的要求,培养各种复合型的急需人才。”(完)

  深圳蛇口,改革开放的开山炮炸响的地方。今天,眼前已是繁忙的港口和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身后的工业遗址,如今被改造成了元宇宙的模样。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自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大产业资金支持、扩大区域消费联动,帮助企业和商户恢复发展。

  为了留住老手艺,保障古法琉璃烧制技艺传承和研究,园区请回了6位掌握官式琉璃烧制技艺吻作、釉作、窑作师傅,恢复了一口素烧倒焰窑,复建一口釉烧倒焰窑,在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段,恢复原汁原味的古法烧造技艺的同时还将依托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资源共同开展琉璃文物的恢复性研究。

  尽管疫情冲击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参照海外经验,短暂冲击过后,疫情后复苏的概率几乎是100%。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表示,2023年国内消费将起到引领复苏的作用。

  此前快速增长的豪华车市场,2022年却迎来降温。

  <strong>珠三角区域</strong>

杨桂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