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法治基座,网络强国建设蹄疾步稳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21 00:45:18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杨飞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进入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不断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6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据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网络订餐、在线学习、网上约车等越来越让人们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便利。当然,互联网也是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毒草”。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良法善治护航,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了电子商务法等多部互联网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国家网信办还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实践,加快开展“小切口”立法,对网络直播、网络支付、在线旅游、网络招聘等活动加以规范。在良法善治的护航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从2014年的16.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56.1万亿元,GDP占比从25.1%升至44%左右。

  坚持依法治网,开创网络法治工作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推进依法治网,建设网络强国,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来源。驻足回望,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奋力开创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新局面,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支撑和保障,让数字文明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亿万民众。

  据目前估计,2022年移居德国的人数比移居国外的人数多142万至145万,净移民数是2021年的四倍多,这一数据亦高于1950年以来的数据。

  “疫情三年,在‘非必要不返乡’‘倡导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很多在外打拼的人两三年都未回家过年,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所以也是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一个消费旺季。”苏剑说。

  如今的榆岭窊村,四季都有瓜果,由技术员、助理技术员、务工农民组成的各个小组,对育苗栽种、水肥管理、温度控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保证果蔬生产品质。通过冷链物流,晚上在地里摘下的果蔬,第二天中午就能出现在北京市民的餐桌上。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0/92/17499781618170768124.jpg" alt="bqdt" />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苗苗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社区强化党建引领,整合力量资源,专门制定了《精准化精细化为民服务工作制度》,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提质升级,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在河南郑州北站,春运期间,满载着蔬菜、牛奶、冷冻食品等节日物资的货物列车,从各地来到这里集结、重组。郑州北站运输副站长朱敬山介绍,1月份以来,车站货车办理量逐步攀升,日均办理货物列车达25940多辆,为全国节日物资提供运力保障。

吴进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