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频繁发文,化工板块利好不断!化工ETF(516020)盘中摸高1.77%,主力持续抢筹!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4 22:17:02

  今日(6月4日),化工板块表现亮眼!板块开盘后一路上攻,尾盘再度拉升,反映板块整体走势的化工ETF(516020)场内价格最高涨幅达到1.77%,后小幅回落,截至收盘,涨1.45%。

  资金面上,近几日,化工板块获主力资金大举买入。Wind数据显示,今日,基础化工板块获主力资金净买入7.11亿元,净买入额位居全行业(中信一级)第7;近5日,基础化工板块获主力资金加仓16.23亿元,亦高居全行业(中信一级)前10。

  近期,化工行业热点频出。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国家能源局重磅发文

  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 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

  《通知》强调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建设与新能源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优化省间电力交易机制,根据合同约定,允许送电方在受端省份电价较低时段,通过采购受端省份新能源电量完成送电计划。新能源、新材料等化工行业细分板块有望进一步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化工板块当前估值仍处低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日收盘,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14倍,位于近10年20.55%分位点的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突显。

  展望后市,国盛证券表示,截至2024年1季度,在建工程增速已连续回落,化工扩产情绪已显著退潮,化工板块盈利能力有望筑底回升。

  图片及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华宝基金、雪球、Wind等,截至2024年6月4日。风险提示:化工ETF被动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4.1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Wind数据显示,细分化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2019年:25.1%;2020年:51.68%;2021年:15.72%;2022年:-26.89%;2023年:-23.17%。标的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平衡型)及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赐

  2022年,中国制造业投资也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增长9.1%,快于全部投资4个百分点。罗国三指出,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体现出投资结构正持续优化调整,能够促进制造业产业不断深化升级,这对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驻斐济使馆临时代办王旭光先生、斐济教育遗产艺术部文化遗产艺术司司长兼国家档案馆馆长柯林·索瓦尼·雅巴克先生、斐济邮政执行总裁阿尼鲁达·班索德博士、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韩小燕等共同出席了兔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

  “景德镇一直非常注重追求非遗与文旅的广泛融合,深度融合,‘活态’融合。”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的衢州——景德镇“儒学文化礼遇陶瓷艺术”沙龙交流、签约活动期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周荣林说。

  2022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新跃升。据统计,去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全国第一;全市新设科技型企业首次突破10万家,同比增长12.21%。

  “但是,如果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是开发商在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以及相关设施所做的说明和承诺,并且这说明承诺具体而且确定,对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都有重大影响,那么它就构成了要约。”谢龙说,这种情况即使是没有写到合同里面,它也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如果开发商违反了这些说明和承诺,那么消费者也可以据此作为证据,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与此同时,在就业领域,2022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的预期目标;一系列援企稳岗的就业帮扶政策落实落地,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切实保障就业和收入来源,有力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李宏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