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一村之戏 “婺江源头婺剧村”的百年传承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5 02:44:12

  中新社金华5月1日电 题:一村之戏 “婺江源头婺剧村”的百年传承

  作者 钱晨菲 王春雷 毛伟军

  婺剧俗称“金华戏”,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演进了59个国家和地区。5月1日,《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实施,开创浙江省地方戏剧立法保护之先河。

  除了专业演员,还有更多的草台演员为传承婺剧默默坚守。位于浙江金华的“婺江源头婺剧村”——三水潭村,就上演着大山深处的百年传承。当日,当地一村婺剧戏迷用最淳朴的方式为上述条例的实施而欢腾。

  “我的两个女儿正在同台表演婺剧《西施泪》。”该村86岁村民张生岳很是兴奋。

  关于三水潭村的婺剧渊源,得从1856年出生的村民张景涛说起。“张景涛是我爷爷,也是村里第一个与婺剧结缘的人,先锋、板胡、科胡、唢呐、箫、笛等乐器样样精通,曲子过耳不忘。”张生岳说,“我从未见过爷爷,他的传奇故事是父亲告诉我的。爷爷会‘一心两用’的绝技——鼻孔吹箫、嘴巴唱婺剧。后来,这成了剧团的压轴戏,戏金也随之增加。”

  “彼时大家都愿意去看我爷爷的绝技表演。”张生岳说,“我也试练过无数次,都传承不了爷爷的衣钵。但受他影响,我们家每一辈总有几人会唱婺剧,将爱好婺剧的传统延续下来,如今我三个女儿都能扮演穆桂英,没有舞台就在家里演,一个比一个演得好。”

  非遗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在三水潭村,传承婺剧的,不仅是张生岳一家。这些年,村中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句,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山间林里,村民们忙着手头的农活,听着远处传来的婺剧声都忍不住附和几句。

  三水潭村党支部书记杨放明介绍,2015年,随着三水潭村文化礼堂重修,村两委置办了戏服和道具,村婺剧团再次开唱。

  2019年,三水潭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开启打响“婺江源头婺剧村”乡村文化金名片之路。三水潭村从零星几人发展到全村皆“演员”,从小曲班扩大到大剧团。如今,该村已逐步形成“一人一技、一户一戏”的婺剧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婺剧名家前来村里采风、演出,游客也接踵而至。

  忙时耕种,闲时戏文。婺剧在三水潭村产生了引流兴业效应。该村让婺剧文化基因嵌入共享农屋,把游客留下来,带动产业兴起来。目前,该村已发展共享农屋24户,床位80多张。

  今年4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和金华艺术学校还分别向该村授牌文化共富示范基地、研学培训基地。“我们将邀请名师名角入驻三水潭村指导,与村民同台共演,传承婺江源头婺剧文化,培育土生土长的婺剧表演人才。”中国国家一级演员、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黄庆华说。

  “家中几个小辈都在文化馆学婺剧,今年春节连5岁的孙女也能附和几句了。我们家有了新一代婺剧传承人,这是我最高兴的。”话音刚落,杨放明牵起5岁孙女的小手,沿着布满青苔的石板路走向古村深处。远处不时响起“离别了,青龙山,去往寒江……”紧跟着,一个稚嫩的声音附和着:“离别了,青龙山……”

  余音缭绕,跌宕起伏在三水潭村180间老宅里。(完)

  环境支撑指数回暖上扬。文创实验区环境支撑指数为224.2,较上年提高22.7,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包容环境及营商营文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与改善,反映出区域经济社会稳定恢复发展的积极态势。自成立以来,文创实验区范围内先行先试、集成创新的政策文件数已达20个,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数已达56个,持续健全的政策体系和日益优化的服务体系推动文创实验区营商营文环境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我们都觉得再辛苦也值得,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是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张东晖说,为挽救患者生命他们急患者所急,忧家属所忧,分秒必争、全力以赴与时间进行赛跑,只是为了快一点,再快一点。

  闲暇时间,张世明会通过上网学习果树种植技术,通过多年实践和技术创新,为林果种植业增添新鲜“绿色血液”,尤其是预防枝枯病,张世明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做到“中西医结合”,连队技术员化海舰说:“别人都在抱怨树都保不住的时候,他的树愣是枝繁叶茂”。

  “现在头还晕还咳嗽吗?”“咳嗽少了,但头还比较晕,出冷汗。”1月4日,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蒲场镇高坊子村村民黄明英家中,高坊子村卫生室村医杨述刚正在详细询问其身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并叮嘱用药注意事项。

  “暗门藏着长城的秘密,更藏着古人的智慧。”李哲说。

  在重庆,从解放碑、观音桥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商圈,到洪崖洞、磁器口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景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重庆正在打造巴蜀特色的消费新场景,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掀起消费新热潮。

陈盈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