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治沙记:沙荒地增绿盐碱地生金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4 10:10:09

  中新网兴安盟4月15日电 题:科尔沁治沙记:沙荒地增绿盐碱地生金

  作者 张玮 周丹丹

  春天的兴安盟科右中旗,绿色的希望在金色的沙丘中孕育。4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启动,千人植绿。

  兴安盟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兴安盟405万亩沙地中,科右中旗占402万亩。近年来,科尔沁沙地种下一片片绿色希望,成功让沙荒地增绿、盐碱地生金。

  撕掉“沙荒”标签

  从恢复疏林草原示范区,到文冠果、樟子松混交林种植区,在高力板镇花道卜、沙木嘎嘎 查治理区,1700余名植绿者向沙地集结,追青逐绿锁沙海。

  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定点帮扶科右中旗,“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勾勒出把治沙、植绿和治穷相结合的绿色发展路径。

  在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蚂蚁森林”项目区,当年在风沙口栽植的3780亩柠条正迎风而立,成活率已超过90%。

  “2024年,我们将在科右中旗再种植柠条、山杏、榆树、槭树、文冠果等树种超230万株,累计造林面积突破10万亩。”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彭翼捷说。

  截至2023年底,蚂蚁集团已通过蚂蚁森林项目,累计在科右中旗种植柠条、沙棘、山杏、榆树、樟子松超780万棵,造林面积超7万亩。

  盐碱地借“光”生金

  腹地8200亩盐碱地,成片“白癣”紧密贴盖在土层上,科右中旗如何另辟蹊径治理好这扎眼的“牛皮癣”?

  巴彦淖尔苏木贵力斯台嘎查光伏治沙项目区,人工抛肥区、机器旋耕区等6个区域基柱林立,工人们正在忙着围栏。

  “防沙治沙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不仅能为沙地治理贡献力量,还能增加收入,按天给工资。”在人工抛肥区工作的农牧民鲁银龙早晨8点就来到现场作业,干劲十足。

  “过去两年我们通过‘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兴安盟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在盐碱地治理方面也投入了相应的科研力量。光伏治沙能有效增加盐碱地附加值,还能拓宽百姓增收渠道。”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正在介绍科学“治白”的现实意义。

  据悉,2024年科右中旗计划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50万千瓦,完成治沙13万亩,力争年内实现并网发电。

  旷野处处“摇钱树”

  沿着G111国道东线,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文冠果基地里,整地机、播种机、补播机等多种创新型机械正在高速作业。

  “现在正植造林的黄金期,我们每天有约500人、120台机械设备全线推进,力争到5月末全线竣工。”内蒙古森发林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政泉介绍。

  谈及种植前景,新佳木苏木副苏木达于建国信心百倍:“从生态效益看,文冠果是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从经济效益看,木本油料树种的种植收益十分可观。”

  记者了解到,科右中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到现在的18.54%和76.77%。两年前,候鸟开始来做客,为春天的科右中旗带来无限生机。

  “2024年,采取‘灌木+’模式,治理全部5.9万亩裸露沙化地,同时采取‘光伏+’和打造实验基地的模式,治理盐碱地4251亩;2025年至2027年,完成全部防沙治沙项目。”科右中旗旗委书记蔡宝军说,“我们还将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嘎查集体治沙、联合体治沙等多种模式,鼓励引导全民治沙。”(完)

  每年霜降过后,老饕王刚最期待的一道食材——铁棍山药就上市了。一锅汤清、肉鲜、暖意十足的山药炖排骨,是他最爱给家人烹制的冬日进补美食。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三年抗疫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也是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内在要求。无论是集中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还是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将重症和死亡人数尽最大可能降至最低,筑起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在统揽全局、综合研判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对各地区各部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

  体验消费在农旅融合中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近年来,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一些地区顺势而为,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游客在农场中游览观光,见证作物成长过程;农场则在游客参观后为其提供特色农产品。这种体验性、互动性的消费场景精准对接供需,实现消费升级。

  <strong>急客通道、医疗服务,春运“归途”很暖心</strong>

  冬日里的陕北高原寒风彻骨、滴水成冰,但在位于陕西省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的蔬菜大棚内,已经完成从传统种植业者向“职业农民”转变的“新农人”们,正在紧张地来回穿梭:他们有的采摘瓜果,有的装箱打包……伴着随口而出的“大棚座座盘山腰,石角塔菜园里笑声起惊涛”的信天游曲调,这个曾经的“恓惶”村,迎来了又一个丰收时刻。

  据悉,该公司系仙女山某旅游项目的施工单位,2021年5月中旬工程完工后,却一直未收到1.13亿元结算款,公司多次与欠款方交涉未果,遂提起诉讼。

龙淑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