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科学家做科普?一场跨越10的11次方的报告会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7 04:35:15

  12月15日,九三学社十五届二中全会召开,在下午举行的科学报告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樊春海做报告只用了50分钟,但回答6个问题,花费近半个小时。

  举办科学报告会是九三学社中央全会的传统特色,然而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人,心情并不会轻松,因为台下坐着的不是普通听众。与科技界联系密切,是九三学社的重要界别特色,在这里,不经意间的一次交流,可能就是院士与院士之间的对话。

  樊春海长期致力于DNA研究,此次演讲题目是“核酸信息材料:BT-IT交融发展带来的无限潜力”。面对来自全国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如何介绍这项前沿科技,既能让大家明白自己的研究内容,又能经受得住专业眼光的考验,这是摆在樊春海眼前的挑战。

  从科学史上对“科学”的定义谈起,樊春海先是引导大家进入“交叉学科”的世界;“DNA就是纳米级的磁带”“DNA合成和基因测序,就是传统数据存储的读和写”“DNA的4种碱基就相当于二进制的0和1”……他再用一组组形象的比喻,让人们了解生物信息技术的原理。

  通过详细的数据图表,樊春海进一步讲解DNA存储对比硅储存的优势,分享用生物技术解决信息问题的研究思路。

  很快,台下听众的“专业好奇心”便被激发出来,在提问环节,举手者众多。“如何在体外保持DNA稳定性”“DNA合成成本问题如何解决”“基因测序错误率高,如何实现纠错”,各领域专家所提问题直击关键,与其说是在“问”,更多的是在“考”,面对技术细节,一丝不苟,严谨求实。

  与樊春海聚焦前沿科技不同,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的报告更加“接地气”,主讲“菊花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一朵小菊花,如何孕育出观赏、饮食、保健、美妆等大产业?南京农大培育出“南农菊花”,又是如何助力贵州麻江、湖北麻城、青海乌兰等地脱贫攻坚?一番演讲,让人们感受到了科学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

  有参会者表示,“从一纳米之微的DNA,到一亩见方的菊花田,这场报告会的计量级跨越10的11次方,显示出九三学社人才汇集的广度”。

  向地表之下寻找湮没已久的文明,永远就像是剥洋葱,只能一层一层耐心又审慎地揭去历史的尘埃,不断靠近那个真实的过往。在此之前,任何迟疑、尝试与论争可能都要比一个急切而草率的定论更加务实。对三星堆的探索概莫能外。这条漫漫“蜀道”,同样“难于上青天”。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符合食用标准的小麦,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对于只能用作饲料和工业用粮的超标小麦,由当地政府分类做好收购,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最大限度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润达光伏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浦永华尚持有公司9.02%股权,位列第三大股东。随着之后润达光伏易主,浦永华未再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

  自从今年“烂场雨”之后,郭华更加认识到“大田”抵御风险的重要性。杜店村村集体合作社今年购置了两台收割机,加上村里种粮大户的七八台,足够全村使用。此外,相比小田农户在家门口和公路自行进行晾晒,大田也更适用于集中进行机械化的烘干。

  52岁的杜卫远是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的种粮大户,2004年开始他试水成立农村合作社,承包了五十多亩地单干。很快,他在这个领域越做越大,到现在他托管了附近七万多亩的农田。

  目前,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正在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卡斯特罗一行9日上午抵达上海进行访问,10日晚抵达北京,她将同习近平主席举行历史性会晤,共同规划和引领中洪关系未来发展。

于学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