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次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 央行降息降准为何落空?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03 10:15:53

  降息1月落地必要性不足

  自2023年8月7天期逆回购和MLF利率分别下调10个和15个基点以来,两个利率已连续5个月未作调整。春节前后历来是央行降准降息的重要窗口。1月15日为2024年MLF首个操作时点,市场降息预期较高。

  对于市场预期落空,浙商证券固收首席覃汉表示,对于降准而言,核心的操作必要性是降低银行的资金使用成本,提高净息差空间,而12月下旬多数大行/小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降至少10BP,银行净息差压力已经有所改善。对降息而言,操作的核心必要性在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预期,但是12月通胀数据超预期,核心CPI和CPI环比均明显转正,内需有所修复,且防止资金空转压力仍然较大,降息在1月落地的必要性不足。

  短期内降息的紧迫性不高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物价底部企稳,M1增速止跌走平,进出口超预期回暖,新增信贷和社融整体仍在高位,表明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伴随年初信贷投放和财政资金支出加快,经济修复力度会进一步增强,短期内降息的紧迫性不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指出,近期经济修复势头边际减弱,物价持续负增长推高实际利率,市场对政策利率适度下调的预期升温。但1月MLF利率未如市场预期下调,或与政策面正在观察2023年12月3500亿新增PSL推进“三大工程”、增发1万亿国债资金全面投放使用,以及以京沪楼市新政为代表的房地产支持政策加码等措施,对年初宏观经济运行的提振效果有关。

  

  专家判断后续仍有降息可能

  王青判断,综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及物价走势,一季度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首先,这将释放稳增长政策前置发力的清晰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其次,MLF利率下调会带动LPR报价联动调整,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需求,有助于扭转2023年四季度以来经济修复势头稳中偏弱的局面。最后,这将为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开拓空间,进而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后者是当前宏观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温彬认为,在一季度信贷和财政双发力后,若高频经济指标读数持续走弱,不排除后续降息概率 有所上升。

  国盛证券固收研报表示,短期内降息预期落空,可能意味着后续降息预期将强化,而且迟滞的降息可能需要更大的幅度。

  专家预计降准时点可能在3-4月份

  1月MLF到期量为7790亿,当月操作规模达到9950亿,即当月实施2160亿加量续作,虽然较此前两个月6000亿和8000亿加量规模有所减小,但也让市场的降准预期降温。

  “根据气候变化预估,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还将持续存在。”贾小龙说,未来我国不同地区平均气温仍将表现出增加趋势;极端高温天气气候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且排放情景越高,增速越快,强度越强,风险也越大。比如2035年前后,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类似于2013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变为两年一度的事件,到本世纪末,发生高温事件的风险将提升到目前的几十倍。

  天津市2023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73个,总投资1.5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60.57亿元。与2022年相比,今年天津市重点项目的规模、质量均有所提升。重点建设项目中,先进制造业、科技和产业创新领域项目投资比重由27.82%提升至29.36%。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13/56/13743174642718931268.jpg" alt=""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们将通过建立贯穿各业务环节的数字化系统,赋能产业链,助力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研究团队表示,LRRC15可能是人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的一部分,这种自然反应会形成一道屏障,将病毒与对其最敏感的肺细胞物理隔离开来。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新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药物。他们正在使用LRRC15制定两种策略来对抗新冠肺炎:一种是针对鼻子的预防性治疗;另一种是针对重症患者肺部的治疗。

  对此,吴易昺在赛后采访中表示,自己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把心中所想讲出来:“虽然这是我的个人成绩,但我一直觉得中国男网是一个集体,我觉得我代表了他们。”

孙顺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