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信贷市场司党支部: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06 18:10:25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信贷市场司党支部)

  “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五篇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擘画了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指明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经济金融结构优化的基本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篇大文章”各领域情况不同,金融服务方向各有侧重,需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分类施策、系统推进,不断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一、科技金融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加大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与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复杂多元,不同科创主体和活动、科技型企业成长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金融需求差异较大,需要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牵头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设立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稳妥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24年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7.3%、20.4%、17.9%,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到46.5%,较2017年末提升2倍;科创票据累计发行达5600亿元。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深入落实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及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和配套机制,丰富金融支持工具,全面提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建成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绿色金融乘势而上、先立后破,为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涉及行业多、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大,需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绿色金融也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利于金融机构有序调整资产配置,助力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截至2024年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35.1%,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过3.6万亿元,余额超过1.9万亿元,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产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较快增长。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统筹好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发挥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稳步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可持续性。

  三、普惠金融雪中送炭、服务民生,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普惠金融多次作出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民生领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发展普惠金融,让社会不同群体都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措并举,持续加强民营小微、乡村振兴、民生等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牵头印发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调整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助学贷款政策,提升普惠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相关贷款实现“量增、面扩、价降”。截至2024年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助学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0.3%、13.5%、22.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已覆盖三分之一的经营主体;2024年3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统筹兼顾增量扩面和商业可持续,落实落细相关政策,优化普惠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加快构建激励相容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四、养老金融健全体系、增进福祉,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

  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加大金融对养老领域和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牵头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全面扩围,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养老理财和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推动银行网点和线上服务亲老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支付习惯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相关工作取得成效。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业务、产品体系,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用好用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提升养老金融供求适配性和养老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水平,实现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

  五、数字金融把握机遇、重视安全,构建与支撑金融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数字金融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作出明确部署。金融是数据密集型行业,数字技术历来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变革,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数字金融顶层制度设计,实施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深化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有力推动了数字金融发展。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作用,系统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的赋能运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巩固拓展数字经济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

责任编辑:曹睿潼

  而随着90后、95后等年轻消费群体加入年货采购主力军,“线上下单、年货1小时内送到家”的即时零售也为年货消费方式带来新变化。

  有对时代的慷慨书写,亦有小处细节的着笔。“五个一百”同样征集这样一批作品,它们将视野沉淀下来,记录普通个体带给人的触动。事实上,与现实生活距离越近,勇气的重量、坚持的价值、善行的可贵就越能够凸显。这些来自平凡生活的选题,以更大的感染力吸引人们躬身力行、向上向善。而有了“五个一百”影响力的加持,微小的感动也可以扩大影响范围,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强大凝聚力。

  7款罕见病药物进医保 

  不久前,由青岛科技企业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远紫外消毒门在山东青岛部分地铁站点部署试用。在外形上,该消毒门与安检门类似;当旅客通过、在此门处停留约2秒后,人体表面的多种病毒、细菌便能够得到有效灭杀。

  如今,火车站的人气又回来了,客流量已经增长到每天十几万人。看着一度冷清的候车厅恢复往日的热闹,虽然更忙、更累了,高山说,“这更让我感到充实,充满正能量。”

  除了铁路、民航,春运期间的公路交通也十分繁忙。

卢姿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