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载有戏” 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启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19 04:47:15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高凯)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发布会18日在大剧院新闻发布厅举办。据介绍,本届戏剧季围绕“拾载有戏”主题,以十年积淀精粹17台62场佳作,广邀中国、俄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戏剧名作,以“在北京·看世界”、“默剧节·妙不可言”、“音乐剧·启幕新声”、“中国戏·中国情”四大板块展开。

  据悉,此番“拾载有戏”的主题寓意在艺术探索的浩瀚旅程中,不断寻觅、珍藏并分享戏剧艺术的璀璨珍品。这不仅是对过往十年不懈努力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戏剧艺术无限可能的展望与承诺。

  本届国际戏剧季由“在北京·看世界”板块率先登场。7月6日至7月14日,《哈姆雷特》与《仲夏夜之梦》两部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保留剧目将于北京艺术中心启幕。

  “在北京·看世界”板块群星璀璨,聚力文学、戏剧经典,将莎士比亚、雨果、田纳西·威廉斯及老舍、刘震云、李敖等囊括古今中外多部名家经典搬上舞台。其中包括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导演方旭带来的“全男班”话剧《骆驼祥子》;李敖同名小说改编,导演田沁鑫代表作之一话剧《北京法源寺》;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由演员刘烨主演的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以及作家刘震云作品三部曲之一的话剧《一日三秋》。闭幕“压轴”则是由享誉国际的戏剧导演伊沃·凡·霍夫和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三料影后”伊莎贝拉·于佩尔共同呈现的经典剧作《玻璃动物园》。

  此外,该板块同样关注近年来经过市场和业界检验的口碑力作,例如上 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获“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奖作品《父亲》的同名改编作品,该剧将由实力派演员金士杰、田水共演。改编自奥利弗奖话剧《初步举证》的同名中文版将再度登台,并升级扩容至戏剧场上演。该剧主演辛芷蕾凭借这部独角戏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了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传统戏曲是世界戏剧花园里的瑰宝,在世界戏剧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每届国际戏剧季中都不乏国粹精品。今年恰逢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及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中国戏·中国情”板块先后邀请戏曲名家王珮瑜、王越、田慧、俞玖林、沈丰英、史依弘、魏海敏、胡文阁、李宏图、朱强、张慧芳、张馨月、李红艳、窦晓璇等戏曲名家共聚舞台,一展国粹风华。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戏剧季将上演中外戏剧史上两座并峙双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名篇。两位宗师的作品《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牡丹亭》先后呈现,将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跨越数百年历史的中外艺术对话。

  “音乐剧·启幕新声”板块中,两部来自俄罗斯和英国、汇集顶尖阵容的音乐剧作品将与广大观众见面。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语巡演版将于中俄建交75周年纪念日重磅亮相。音乐剧传奇《猫》的原版回归,将再度点燃舞台,续写其不朽传奇。

  此外,本届国际戏剧季在北京艺术中心这一艺术新地标还特设了新单元“默剧节·妙不可言”。在“节中节”里,英国再·剧团演出音乐肢体剧《笑忘书》与瑞士巴卡拉小丑剧团演出《欢喜冤家》将欢乐上演。

  据了解,国家大剧院自2015年起,策划并推出国际戏剧季这一专属于戏剧艺术的品牌,为各国艺术家及戏剧爱好者搭建起国家级、国际性的戏剧艺术展示、交流、鉴赏平台。十年来,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累计呈现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6台442场精彩演出,不仅见证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多元风貌,也彰显了中国戏剧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深刻体现了本土戏剧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创新活力与持久影响力。

  7月6日至12月6日,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再启华幕。(完)

  近年来,业内对3D眼镜付费模式存有一定的分歧,一些电影院曾相继推出过3D眼镜付费模式,但也有不少电影院始终坚持免费提供模式,由此,也产生了不少消费争议。针对这种消费争议,早在201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微博就关注了“看3D电影要自费购买3D眼镜”问题,并作出表态,认为该行为是影院自行将自身应当承担的服务义务拆分开来,转嫁给消费者,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这几天,武汉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市内多个公园进行调研,了解各公园草地的生长情况。今年,武汉计划在27个城市公园约70个绿色帐篷区提供40万平方米草地,让草地怎样轮换休息,搭帐篷有何要求,是目前园林部门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

  <strong>可享受哪些税前扣除?</strong>

  报道还指出,此次地震发生在安纳托利亚断层带的地震活跃区,过去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密苏里大学地震学家埃里克表示,“几乎整个土耳其都处于地震活跃状态。”

  iMED团队介绍,光学断层扫描是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呈现出眼底不同深度的结构,包含视网膜和脉络膜,还可以高精度扫描眼底结构中的血流变化,生成OCTA图像,这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眼底血管变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ChatGPT这种基于人类群体知识和记忆的知识生产方式,必然与既有的主要基于个体知识与记忆的知识生产方式产生冲突。ChatGPT对海量的文本数据集等数据的高度依赖,在其拼凑式的知识构造过程中,也必然会带来难以化解的价值观念层面的冲突。

吕上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