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遗址:数字技术重现旧石器时代场景

来源: 中青网
2024-05-30 16:06:32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王迎霞

  4万年很久远,但在宁夏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时光不再“遥不可及”,高科技让人瞬间“穿越”,回到旧石器时代。

  令她引以为傲的,是景区打造的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水洞沟遗址博物馆。

  旧石器时代遗址,尤其是旷野土遗址的可视性和观赏性较差,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不强。作为我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很长时间内,水洞沟只是人迹罕至的荒漠和残垣断壁。如何能让大众看得懂、感兴趣,成为各方共同思考的问题。

  “水洞沟景区的管理者到国内外相关博物馆考察、取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并与鲁美艺术学院、沈阳工学院的博物馆设计人员和文物考古专家一起反复研讨、推敲,最终形成了博物馆建筑与展陈设计方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高星介绍说。

  它的建筑形制以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材料中最具特色的西方莫斯特文化石叶为设计背景,以石器与遗址环境的主要色调土黄色为基本色调,外形仿出土的石器造型,建筑面积达到了4308平方米。

  “全国遗址类的景区有很多,但水洞沟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元素。我们突出‘以人为本’‘雅俗共赏’的思想,集学术性、专业 性、知识性、观赏性和体验性为一体,其中最突出体验性。”罗燕说。

  在这里,科学与人文完美交融。一入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展厅,游客就经过“时光隧道”进入“远古时代”。展馆打破仅利用展柜展示文物的常规模式,融合了文物、图表、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地震平台、沙盘、多媒体展示及观众互动等多种方式,特别是运用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提升展览整体效果。

  在下沉式展区,借助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运用,真实再现了4万年前远古人类打制石器、祭祀、渔猎等生产、生活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虐、山崩地裂等灾难来临时的场景。

  唯美逼真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也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形式的先河。在2011年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水洞沟景区共接待16万人。

  一个世纪以来,水洞沟遗址一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12个旧石器遗址点。古人类在这里留下了石器、骨器、装饰品、动物骨骼化石、火塘等数以万计的遗物、遗迹。后来,水洞沟人神秘消失了,这些人去了哪里,成为所有走出体验区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陈玉树认为,作为全国唯一在名字中冠以“福”字的省份,福建拥有多样、多姿、多彩的“福”文化。在新时代持续传承弘扬、创新发展“福”文化,有助于彰显“福”文化的传统意蕴和当代价值,不断优化完善“福”文化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路径,更好地汇聚起共创幸福生活、昂首阔步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在雪场里,像这样私下聘请的“野生教练”的身影越来越多。

  在资助基础研究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情”上,以腾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始探索前行。早在2018年,腾讯便与多位中国科学家联手发起“科学探索奖”,已资助20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我很喜欢在杭州沿着西湖散步,住在杭州的时候,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出门走走。”周迅透露,拍摄《最美的风景》MV给了她重新认识和了解杭州的机会。“拍摄中,我去了西湖和亚运场馆等地方,虽然我也算半个老杭州,但还是会惊叹于亚运会筹办这几年杭州的变化,不仅历史文化和创新活力交相辉映,也打通了艺术人文和生活便利。”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上海1月15日电 (记者 李佳佳)在内地与香港刚刚“通关”之际,14日晚,沪港两地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开启“港商创新发展计划”,迈向沪港加速融合发展新阶段。

  2022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江苏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外贸稳中提质,区域经贸合作提速升级,开放红利持续释放,国际商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黄惠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