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地见效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18 23:14:42

  李超表示,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法治化、规范化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设计。

  严格目录清单管理。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范围、失信惩戒措施内容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款,规定了公共管理机构不得超出清单所列范围采取失信惩戒措施。2022年和2024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最新出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目录》《清单》进行调整完善。国家发改委将持续抓好《目录》《清单》落实,切实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机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的唯一标识,是开展税务登记、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中还存在的重复赋码、一码多赋等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的赋码权责,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 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各方面普遍关心的一项工作。我们将制定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综合性政策文件,研究规范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复渠道,统筹失信信息分类和修复规则,强化各部门信用修复系统协同联动,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

  推进社会信用立法。近期,《社会信用建设法》已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我们将抓紧修改完善并加快推进立法进程。推动省级信用立法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社会信用建设法治基础。

  王贻芳指出,当下,以竞争性项目制为核心的科研管理体制中,科学研究的一切组织事宜由政府的项目管理官员来控制,他们拥有立项、组织评审、审批等权力。这种管理体制相当于中央部委直接管理课题组,完全忽略或跳过了关键的中间层——科研单位。这与大多数国家的科研管理模式不太一样,没有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专家的作用。“本质上其实是不相信科学家。”他说。

  王印记得,提出建议的小男孩当时五年级,有一点口吃,说起话来磕磕绊绊的,但他每次在手工课上发言头头是道,能感觉到想法总在源源不断地涌出。他对航天兴趣浓厚,梦想着成为一名机长。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表示出积极修复双边经贸关系的意愿,现在这一意愿正在进入落实阶段。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此前曾发布《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预测2023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业态模式迭代创新,如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将继续多元发展。

  在黄令仪等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复兴号高铁实现了100%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他还提到,接下来持续深化整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一方面要对重大腐败案件进行总结和梳理,归纳突出性的廉洁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建章立制,针对当前所发生的典型问题,扎牢制度的笼子,减少相关腐败问题发生概率,从源头上阻断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

黄建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