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

来源: 知识网
2024-06-06 03:58:23

  中新网广州1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1月3日下午,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市正式交付并起运,该批产品的交付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 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超导磁体是ITER装置中尺寸最大、磁场最强的约束等离子体的核心部件,关系到核聚变反应能否稳定进行,集成了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表示,最后一批悬挂梁产品的交付,意味着磁体支撑系列产品研制、技术革新、工艺认证均取得重要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目标实现做出了贡献。

  磁体支撑系统由中国研制,是反应堆关键结构部件,也是整个ITER系统中最先进入厂房和整体安装的基础性部件。该系统包括18套重力支撑(GS)、72套极向场线圈支撑(PFCS)和18套校正场线圈支撑(CCS),产品总重1600余吨。

  中核集团携手东方电气集团等企业,通过10余年摸索、创新和改进,突破了磁体支撑研制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超厚超低碳控氮不锈钢锻件焊接变形控制、低温力学性能特别是断裂韧性性能保障、受限空间螺纹孔加工、高精度基准和接口加工等技术难题,全面掌握了该产品制造技术。“支撑整个ITER超导磁体系统的是ITER装置承力骨架,中国承担了该系统全部研制任务。”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必祥称,此次交付的是18套极向场线圈支撑悬挂梁。

  “2018年至今,已先后完成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磁体支撑产品30多批次交付。”张必祥表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为中国未来聚变堆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9日警告称,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可打击俄本土武器的行为很危险,将令局势升级至全新水平,可能威胁欧洲和全球安全。

  孙东认为,现在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新起点,香港利用好自身优势、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既能解决自身发展问题,也可助益国家。

  为了保障居民住上暖屋子,漠河供热部门多措并举加大热能输出,增开锅炉,提高供水、回水温度,实时跟踪各机组运行情况,对换热站进行24小时监测控制,保障供热系统平稳运行。“我们加大了供热力度,每天的燃煤量比平时增加了三分之一,进回水温度比平时提升了6℃左右。同时,加大外网巡查力度,全力保障居民供暖。”漠河供热部门车间主任忻海麒说。

  上大学的第一年,何剑龙开始单干,他真正自己去投标拿档口卖年宵花,一直持续到现在,大概有16的时间了。最近几年,他会叫上固定的搭档,一起去投标拿档口。

  20年来,李金兰服务过的返乡“摩托大军”多达5万余人,也带动了身边的家属、朋友投身到“情暖驿站”公益活动中。李金兰也因工作出色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总导演:于蕾

陈珮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