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股东的这个提议,打了丁雄军的脸

来源: 雷科技
2024-05-10 18:12:17

  来源:懂酒谛

  作者︱余在 洋

  丁雄军刚被调离茅台,不仅要体会人走茶凉的世间冷暖,还要面临被“打脸”的尴尬——不知道这是茅台的悲哀,还是丁雄军个人的悲哀。

  几个消息

  自从贵州省针对茅台进行人事调整,宣布调离丁雄军,以及从习酒调回张德芹以来,这一事件很快便成为舆论热点,人们对于“德时代”的茅台走向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更多期许。

  在此期间,懂酒谛注意到如下几个信息:

  其一,4月27日,市场传出丁雄军即将离任的消息;隔天之后的4月29日,棱镜就以深度报道的方式爆出,在茅台的通讯录中已经找不到丁雄军的名字了。这篇报道的题目很有意思——《通讯录里已无丁雄军,茅台回到了“茅台人”手中》,生生将丁雄军排除在了茅台人之外。

  其三,贵州茅台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贵州茅台集团于5月8日在公司会议中心举办了一场茅台集团老领导座谈会,季克良、李保芳这两位前任掌门人,以及诸多曾经的茅台副总级高管悉数到场,而刚刚离任的董事长丁雄军却并不在列。

  张德芹回归后,很快就召集老领导们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共话茅台高质量发展新未来,这是一件妥妥的加分项,能够在瞬间把“德芹茅”的人情味拉到满格。

  不过,如果将上述几项事件串联起来看,茅台对于丁雄军似乎又缺少了一点温度,而丁雄军的人走茶凉,或许预示着丁博士要为他在茅台时的某些决策买单。

  茅台股东的打脸提议

  丁雄军在位时,为了抓住年轻消费群体,贵州茅台疯狂跨界、火爆出圈、频频推出跨界产品,在吸睛无数的同时,却也常常深陷舆论漩涡。茅台的跨界之举,虽然在业内及媒体界引发了极大争议,但也不失为丁雄军主政茅台时的重要业绩之一。

  此后,如果谈及丁雄军的茅台履历,势必会涉及茅台冰激凌、酱香咖啡、酒心巧克力、茅台鸡尾酒……等等一堆“茅”系列跨界产品。跨界侠,也注定会成为与“丁茅台”如影随形的一种身份标签。

  众所周知,如今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白酒产量和白酒消费双双下滑,健康饮酒方式流行于市场,年轻人对白酒不感冒……大环境已经不再支持白酒行业“朝阳式”发展,因此,在存量环境中寻找增量空间,成为每一个酒企的必修课。

  丁雄军大搞跨界的发展逻辑,或许正源于此,他在任期内采取的营销措施是利于茅台,还是真如非议所称对茅台有害,目前下结论为期尚早,一切都需要交给历史来做定论。此时如果有人否定茅台的营销跨界,就注定是在打脸丁雄军。

  恰恰是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夕,有茅台股东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给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就包括打脸丁雄军的内容。这三条建议包括:“一是希望公司聚焦主业,砍掉五花八门的跨界联营产品;二是去年设立的产业基金已投资了40亿元,希望不要再追加投资了;三是将特别分红变成常规的一年两次分红,总分红率不低于75%,最好是能到85%。”

  股民吐槽:

  德芹不给力,茅台跌成狗

  即将在月底举行的茅台股东大会,素有“中国版巴菲特股东大会”之称,届时,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茅粉”将奔赴茅台,亲自见证这场盛会的影响力。

  这是本次茅台换帅后的首届股东大会,也是贵州茅台在辞别丁雄军、迎来张德芹之后,极具风向标意义的一次重要活动。会上将审议《关于选举董事的议案》、《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等11项议案。按照相关规定,在这届股东大会上,张德芹经新一届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将正式戴上茅台董事长的桂冠。

  值得注意的是,茅台股价5月7日创出了近半年来的新高——1777.80元。但是,自5月8日茅台公告即将召开股东大会起,茅台股价已经连跌3天。对此,有来自湖南的网友在茅台股吧发帖,称:“完了,张德勤不给力啊市场不买账。跌成狗”(附注说明:网友发帖时将张董事长的名字写错了,应为张德芹)。

  网友的评论虽然只是一家之言,“跌成狗”的评论也可能言过其实,但茅台股价在股东大会即将召开的消息公布之后不涨反跌,也算是市场情绪毫不掩饰的一种表达方式——

  张德勤值得信任吗?

  等等再看吧!

  抛开股价的涨跌不说,媒体在采访之后发现,大部分茅台股东都是价值投资的支持者,他们更愿意长线持股,并不太在乎股价的短期波动。在这些投资者中,有些人堪称“骨灰级”茅粉,他们持有茅台股票已经超过10年以上,为此获利颇丰——在这些投资者眼里,公司业绩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增长,以及张德芹上任后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经营策略,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批准加州进入紧急状态,下令联邦提供援助,帮助加州因冬季风暴遭受洪水、泥石流等侵袭的救灾工作。(央视记者 刘骁骞)

  在“祁门论道”环节中,围绕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产品、产业、产能等话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代表,印度、斯里兰卡茶企代表们展开交流探讨。

  自主品牌汽车要卖到百万元?!这个在燃油车时代始终难以企及的目标,似乎在新能源赛场有了可能。

  从新修订的环保法“长出牙齿”,到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8.7万余件,从推动解决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再到基本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更加完善。

  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赵语涵

艾旺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