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领导人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全文)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5 04:33:56

  新华社惠灵顿6月13日电

中新领导人会晤联合成果声明

  一、应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于2024年6月13日至15日对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正值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西兰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署10周年。

  二、访问期间,李强总理会见新西兰总督辛迪·基罗,同拉克森总理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新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三、双方重申197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西兰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重要性。新西兰重申新方一个中国政策承诺。双方肯定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以来两国关系的积极发展。双方愿通过领导人、部长和各层级官方经常性交流,在双边框架下根据各自国家立场,包括平等公正、相互尊重、互利等深化合作,管控分歧,增进理解。

  四、为此,双方重申将举行外交、经贸、农业、领事、执法、防务、太平洋岛国事务和人权等领域机制性对话。双方欢迎拟于今年举行的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双方欢迎在食品安全、海关、农业、贸易便利化以及绿色经济等其他领域正在开展的合作。双方肯定人文交往对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包括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科学创新及二轨对话等交流。双方欢迎采取措施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中方宣布将对新西兰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

  五、中国和新西兰重申《联合国宪章》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更多对话和磋商应对国际地区问题的必要性。双方重申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多边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的重要性。双方共同致力于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东盟为中心的架构等相关多边和地区平台开展合作。

  六、新方重视中方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重申CPTPP对能够满足“奥克兰三原则”的经济体加入保持开放。新方重视在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展中有关加入工作组正在进行的讨论。

  七、李强总理和拉克森总理欢迎双方在共同利益领域加强合作取得的进展,包括签署以下合作文件:

  (一)《关于启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的换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关于新西兰鲜食软枣猕猴桃输华植物检疫要求出口计划》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合作安排》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新西兰外交贸易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安排的备忘录》

  (五)《中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新西兰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审查高速路试点项目的安排备忘录》

  (六)《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新西兰资源保护部关于促进迁徙水鸟和海鸟环志数据交换合作的安排备忘录》

  (七)《关于中新第九轮战略研究联盟合作项目的确认函》

  冬日暖阳和煦,山间大棚亮眼。记者步入绕蜡村金棚子葡萄种植基地,只见吴方正手持长柄剪刀修枝剪杈,村民赵海清则紧随其后捆扎清运。“农业专家送技上门,我们种出了错峰上市的高原葡萄。”吴方正扬手一指,基地入口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援建”十几个大字赫然入目。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持续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取得新的胜利。

  陆天明不太认同“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这句话,理论本身没有错,但太多同行用这句话作为借口,回避了艺术需要直面现实的需求。“玩一些噱头,搞一点悬念,对一个成熟的编剧来说,不难的。”陆天明说,难的是在其中直面现实。在他眼中,《狂飙》已经立起了新的标杆,从这个标杆开始,再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中国应该有更多真正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而这个呼唤,已经很久了。

  其次,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本次出舱活动转移路径长,攀爬距离远,对路径一次做对提出了新挑战。同时,外太空环境复杂严峻,拥有强烈温差变化和空间辐射、真空环境等恶劣因素。执行出舱活动的航天员一直“暴露”其中,时间越长,面临风险越大,与此同时,航天员还要身穿舱外航天服,想要进行远距离攀爬、精细化作业,体力消耗巨大,困难可想而知。

  如何初步判断及筛查?

  至于有意重启的中甲、中乙俱乐部异地转让政策,据记者在会上了解,该政策执行时将设置一定门槛,例如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公示,包括需要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同意,而且该项政策最终能否落地,也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陆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