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南京:研产融合沃土培植创新产业密林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5 06:33:20

  中新网南京6月4日电 (肖玉笛)来到南京生物医药谷,路边大楼旁竖立着带有企业名字的“公交站牌”,偌大的园区被分为研发区和产业区,集聚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000余家。相关工作人员3日介绍说,医药谷正通过“学研产用”发展生命健康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生产力发展迎来全新动能。“科研贡献产业,产业反哺科研”这一模式在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正不断迸发新潜力。

  南京生物医药谷分别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展医学合作,研发医学设备、创新药物,共建研究院,并在企业和院校之间开展科技攻关供需对接,为科研成果的转换搭建桥梁。

  校企双向奔赴,碰撞出新的火花。记者在江苏南京无人机基地见到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又被叫做产教融合学院,诸如此类在此地随处可见。

  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引导和布局,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南京浦口高新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霍敏介绍说,浦口区早在2018年1月便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无人机项目合作协议,将无人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位于“用”这一端的企业近年来也将科技创新摆到了新的高度。位于南京生物医药谷的先声药业2003年建立了第一个南京研究院,随着研发能力的增强,在2015年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之后又在上海、波士顿和北京成立了创新中心。

  先声药业集团副总裁史瑞文说,前两年该集团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总收入的30%左右,比许多大型国际制药企业的比例还要高。创新是医药产业和病患共同的“生命线”。

  “将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是南瑞继保技术创新的特点之一。”继电保护领域重要企业南瑞继保副总经理何雪峰说。多年来,他们邀请院士专家成立南瑞集团技术委员会,重组成立研究院、研发中心,构建“一个委员会、两个层级、三极架构”科研体系,推动创新引领能力和产品研发质效“双提升”。截至目前,其生产的13万台套设备已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完)

  在吃喝、运动、睡眠等方面

  中新经纬1月8日电 (薛宇飞)在2022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排行争夺战中,万家基金黄海管理的基金在行业普遍收益较差的情况下一骑绝尘,早早锁定胜局。最终,他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分别以48.56%、43.66%的收益率,成为2022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与亚军。

  据悉,首阶段“通关”将开放7个口岸。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公布的最新数字,截至7日下午6时,超过41万人预约过关前往内地。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青年就业问题突出,明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超过1150万人、再创新高。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要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特别要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规模庞大,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2亿,占全国人口14%。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除了围绕文创产品研发与销售,宁少贤还身兼甘南州青年商会会长。“近年来,商会不断为会员搭建坚实而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当地青年企业家招商引资、交流学习、对外推介。同时,以互助金的形式,解决甘南农村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他说。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吴奕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