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高考作文:贴近当下,题目非常简单直接

来源: 网易网
2024-06-09 19:38:38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袁秀月 张钰惠)2024年高考7日拉开帷幕,高考作文再次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如人工智能、高考作文紧跟时事等关键词登上网络热搜。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试卷强化了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贴近当下、贴近学生,同时题目大道至简,作文试题是他看到的最简洁的,但试题对思维的要求却是比较高的,能够区分出来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共6道,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语文作文试题共3道。

  在陈志文看来,今年的语文试卷有六个特点。一是强调立德树人。有显性的,比如新课标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和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海洋命运共同体”,都是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体现;也有隐性的,比如全国甲卷的文言文阅读“三国之主各能用”,与二十大报告所讲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相通的。

  他表示,三张试卷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体现。三道作文题中有两道涉及科技,显然是在回应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加法。

  二是,强调思辨能力。陈志文认为,这也是近几年命题一直在坚持做的。

  比如新课标I卷的作文“答案和问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话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各种机会,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人工智能发展临界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他认为,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新课标II卷的作文“抵达未知之境”,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调动想象力。

  三是,强化了对学习 能力的考查。

  陈志文认为,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不能替代。语文不能只考文学,而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能读懂会表达。今年阅读使用了很多非文学类的素材,尤其是科技类的,紧扣当下的形势和环境,体现了对科技诉求的强化,这是从语文能力作为基本学习能力的角度去考查。

  在他看来,语文不是文学,这是需要明确的,未来孩子们需要当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当文学家的少之又少,我们不能把语文等同于文学。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是表达,不是文学艺术,那是少数人的事情。

  四是,非常贴近当下、贴近学生。除了人工智能,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还涉及航天、微信朋友圈等。

  陈志文认为,试题中考了“探月”,这恰恰是最近几天的新闻热点。全国甲卷的作文“真正的相遇”,主要是谈人和人交往过程中,婉转与直接、坦诚的关系问题,特别切合现在年轻人,他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交流习惯想一想。在他看来,这样的试题是会打动年轻人的。

  五是,题目大道至简,提问非常简单直接。各个模块的试题设问都没有绕弯儿,比较直白,学生在审题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今年的作文试题是我看到的最简洁的。全国甲卷48个字,新课标I卷只有44个字。给出的材料都是直接点题,学生不会发生理解偏差,更不会跑题。”陈志文说,虽然用字少,但试题对思维的要求却是比较高的,能够区分出来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

  “我很喜欢新课标I卷的作文‘答案和问题’,充满了张力,开放性又强,学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每个还都有发挥的余地。”

  六是,试题的开放性很高,答案是多元的。

  陈志文表示,多道试题都不再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给出多个答案示例的方式,留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只要学生回答得有道理,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数。有的试题参考答案给出了三点,但学生只要回答出来两点,就意味着能力水平达到了考试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满分,这是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完)

  他认为,城市更新需在市域、区域、街区以及项目四个层面做好统筹,从而实现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不能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不能单打独斗,否则可能对整个区域的更新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

  在这里,科研人员不断开展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的整合质控、变异演化监测追踪和高风险株系的预警预测工作,并根据新冠病毒的序列增长情况,研发了系列快速解析新冠病毒变异演化分析的方法流程与在线工具,在病毒溯源、变异演化监测、疫情研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出现在2022年8月底的重庆山火救援现场。网上流传的视频里,一个戴着黑色头盔、骑着越野摩托的志愿者,车后座绑着两大箱物资,骑车冲上山坡。拍视频的人喊:“女娃儿上了啊,女娃儿。”

  ■何勇海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2023年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持续扩大办案规模,逐步拓展案件范围,充分利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更加重视做好合规“后半篇文章”,注重加强行刑衔接,积极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立法,落实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保护,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政治监督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最终看督促推动落实的成效。要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围绕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加大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置、通报违反纪律、落实责任和措施不力等问题,推动落实到位。

王凤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