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产权+”模式 推进金融资本下乡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16 09:22:41

  今年以来,榆中县在扎实开展宅基地农房一体不动产登记、林地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的基础上,依据法律和相关文件,积极探索开展“产权+”新模式,即“农村产权+质抵押,农村产权+担保”等业务。通过打通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流通堵点,进一步释放农村土地价值。

  今年3月,榆中农合银行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功为客户兰州锦达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该笔贷款的成功落地是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在盘活农村存量资源的积极尝试,也是榆中农合银行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上实现的创新突破。

  “今年,我们到榆中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了集体经营性资产流转交易,然后将交易鉴证书通过抵押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这些钱大概半个月就到账了,我们主要用于蔬菜育苗、蔬菜种植、包装 材料购置等方面,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兰州锦达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蒋玉峰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育苗、加工、贮藏、销售于一身的现代农业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新基地生产、贮藏加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电商销售、流通追溯的产业链,带动当地种植户1200余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0多亩。

  为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榆中县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强政策联动,与银行紧密协作,量身定制农村产权交易信贷产品。通过出具交易鉴证书,为其量身定制授信方案,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成功发放榆中首笔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抵押贷款,将农村产权转化为“真金白银”,为企业提供了坚强的金融支撑,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产业发展导入金融活水。

  一张交易鉴证书,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荐各金融机构进行抵押登记,便可从银行渠道获得融资输血,从而解决农业大户资金周转困难问题,缓解了企业商业贷款难的压力。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了金融资本进农业、进农村,为进一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要素支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张永琰

上一篇

责任编辑:尉旖涵

  位于西非东南部的尼日利亚是一个拥有2.13亿人口的非洲大国。《尼日利亚商业邮报》报道总统布哈里出席由中国承建或援建的民生项目时,常常援引他感谢中国帮助和投资的话:“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没有公路、铁路和电力的情况下真正发展,只有靠这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我们才可以开展自己的业务。”

  据介绍,清宫所挂门神分为“将军”“福禄”“娃娃”“判子(钟馗)”四种,不同的场所,挂不同的门神。“将军”门神多挂于宫廷的正门,主要目的是辟邪,防御猛兽鬼神进入。“福禄”门神挂于宫殿隔扇门上,“娃娃”门神多挂于后妃寝宫的门上,祈盼多子多福,“判子”门神多挂于墙角。

  二是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党的建设,首先就抓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建设,制定的各项党内法规都对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更高标准,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在守纪律讲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方面为全党同志立标杆、作表率。

  <strong>家电业吹响消费复苏“冲锋号”</strong>

  丰富的交流活动、高规格的接待和偶然的“奇遇”被定格在照片里,也成为两岸孩子的美好回忆。首届“小天使”成功举办,这架“童”心相交的金桥也由此搭建起来。

陈怡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