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这些是绣出来的?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26 04:01:02

  你以为这是青铜器的实拍图?

  实际上,这是刺绣!

  中央宣传部牵头组织的

  在江苏苏州博物馆正式启动

  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近日,一位85后小伙的苏绣技艺

  惊艳全网!

  飞针走线,巧夺天工

  绣工做到极致是什么样?

  当国宝遇到非遗苏绣

  会碰撞出怎样的惊艳作品?

  他又是如何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

  用苏绣让国宝“走出”博物馆

  金属质感满满、光影效果突出

  如果不是凑近看

  你一定无法相信

  这组惊艳的青铜器系列作品

  是用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难怪有网友感慨:

  “我第一眼看还以为是在清理文物!”

  一系列青铜器苏绣作品

  出自“85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付健

  起源于苏州的苏绣

  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与湘绣、粤绣、蜀绣

  并称“四大名绣”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统苏绣的主题主要以花鸟人物为主

  青铜器题材的则很罕见

  早在几年前

  付健就开始尝试用苏绣

  让国宝“走出”博物馆

  2010年,扬州小伙付健

  来到“苏绣”的故乡苏州创业

  开始带领团队

  绣制以青铜器为主题的作品

  为什么以青铜器为主题制作刺绣?

  在付健看来

  青铜文化是留在

  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提到“青铜器”

  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

  用苏绣与青铜器结合

  展现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找到“五彩斑斓的黑”

  对苏绣技艺来说不是玩笑话

  创作青铜器苏绣并非易事

  付健追求的不仅仅是还原

  还加入了 自己的理解

  付健说

  “刺绣的灵魂是色

  实物本身没有这么多的色彩

  需要靠自己领悟和想象”

  为了绣出青铜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付健需要搭配大量的色系

  隐形色彩的叠加渐变十分考验经验

  就连看起来纯黑的背景中

  也有多种不同的颜色

  打造出神奇的光影效果

  找到“五彩斑斓的黑”

  对苏绣技艺来说

  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绣青铜器

  一般会用到800到1000种颜色的丝线

  最细的绣线要劈成1/64,甚至1/128

  想要绣出画面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至少把画面绣5到6层

  甚至7层以上才能达到效果

  一幅作品大概会花十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完成”

  用针线作画

  点赞传承中华文化的赤诚匠心

  从大学毕业,到拜师、创业

  付健一路走来

  已在业内获得过诸多荣誉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全国轻工技术能手”

  ……

  但更重要的是

  “刺绣已经是我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5年,付健受邀参加

  一次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他绣制的作品被作为“国礼”

  赠送给外宾

  那次活动对付健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苏绣这张名片走出国门

  让更多人了解到

  我们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坚定了我继续做这件事的信心”

  付健表示

  未来还会不停地创作

  可能开发新系列,尝试做些新的作品

  “用针线来作画

  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为非遗文化传承者的赤诚匠心

  点赞!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毛宁: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再次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与世界共同成长、共享机遇。

  台湾彰化鹿港的黄家栋在当地经营一家民宿。他告诉记者,随着疫情趋缓,旅店经营的状况有所好转,但境外游客数量远不及预期,“回血”的速度仍不尽如人意。

  还有一些走向了国际市场,受到全球消费者的欢迎

  截至目前,当地已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66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35.8万个,开展职业指导6.8万人次,开展技能培训7101人次。

  据悉,后期制作上,《文学馆之夜》对片中涉及的作家、书籍进行了视觉化的展示。除了用每集几十分钟的长片来传播思想,还采取了提炼金句的短视频形式多点触发,让文学可视可听。(完)

李怡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