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价数据背后,这个关键趋势延续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13 15:25:15

  文/王恩博

  同比涨幅持平上月,环比降幅小于季节性变化,最新公布的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平稳。

  观察人士认为,本月物价数据背后,一个关键趋势将延续。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从更体现近期价格变化情况的环比看,当月CPI下降0.1%,降幅略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下降0.2%的水平。

  食品价格一直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细看本月数据,猪肉价格“淡季不淡”对食品价格形成支撑。

  通常年份,随着时间进入5月份,气温逐渐升高,猪肉消费会进入传统淡季。但今年5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4.6%,同比涨幅较上月扩大3.2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反映供需积极变化”,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佩忠表示,猪肉等食品供需情况正在改善。随着前期能繁母猪去产能效果显现,猪肉供过于求的压力有所减轻。同时,近期养殖户出现惜售压栏的情况,二次育肥放缓了生猪供给节奏,进一步推动了猪肉价格上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指出,猪肉价格在连续15个月的持续产能去化影响下转为上涨,同时市场在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预期下形成惜售情绪,导致猪肉价格表现为“淡季不淡”。

  此外,南方暴雨天气、蛋鸡夏季产蛋率下降等因素导致果蔬、蛋类供给减少,也对食品价格形成支撑。5月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3%,鲜果、鸡蛋价格分别同比下降6.7%和7.4%,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3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

  一系列因素影响下,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7%转为本月持平,同比由上月下降2.7%收窄至本月下降2%。对比来看,本月食品环比涨幅明显强于过去5年同期下降1.4%的平均水平。

  年内物价或延续温和回升

  5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继续保持温和上涨。但这一数字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显示需求仍有待提振。

  耐用品价格受“618”提前启动拖累,或是本月核心CPI走弱的原因之一。今年“618”电商活动提前至5月中旬,导致家电、手机等产品价格提前下行,对耐用消费品价格形成了一定冲击。如“耐消三大件”中,家用器具价格环比降幅扩大至1.1%。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本期CPI反映国内市场需求整体偏弱,市场供给保持充裕。但客观上,国内消费、房地产市场修复并赶超供给仍需要一定时间,这个过程不同行业存在差异。就目前看,物价温和增长,反映供需朝着平衡方向发展。生猪产能压缩对价格影响有所显现,市场对生猪价格走势偏乐观。

  从趋势看,分析普遍认为,多项积极因素积累下,年内物价有望 延续温和回升态势。

  周茂华表示,国内商品消费需求动能有望增强,生猪供需关系改善对猪肉价格滞后影响或逐步显现,能源等商品价格走高影响及去年基数相对低,均利好年内物价回升。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留意极端气候、上下游成本传导对终端物价的影响。

  此前,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大抓项目热潮,确保实现首季“开门好”,为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2007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荷村村考察调研,作出了“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致富的路子,还是要靠减少农民”“农村环境要像城市一样净化、美化,社会事业要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澳大利亚一些政客大肆宣扬中国威胁,却没有详细说明这个威胁到底包括什么”,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澳国防和政治分析师萨米德·巴沙的话称,澳大利亚政府最新的国防战略评估报告呼吁进行彻底改革,使其军队具备远程能力,大肆宣扬不确定的“中国威胁”,以证明这笔开支是合理的。但这场军备竞赛的主要受益者是美国,因为澳大利亚不具备迅速运用本土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劳动力或者技术。巴沙认为,澳中经济关系正在反弹。关键是要看经济合作的大局和此前定义澳中关系的和平姿态,而不是诉诸武力叫嚣,应第三方要求鼓动战争只会增加焦虑和不信任。

  “公共服务不应是单一标准的、刻板的,公共服务应该是有适度竞争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家的求学需要,才能够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储朝晖表示。

  要进一步梳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带班制度,保证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要提升信息化系统保障能力,保持通讯畅通,推进信息互通,完善报告制度,做到“不迟报、不瞒报、不漏报”。要强化部门协同,形成责任闭环,以常态化实战化演练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时刻真正用得上。要加强港口航运管理,提升指挥调度能力,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对于经济大省江苏、山东而言,常州是经济第五城,烟台是经济第三城。不出意外,两座城市大概率将在今年携手迈过万亿大关。届时,江苏有望晋级全国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山东也将成为事实上的“三核”省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蓄能聚势。

黄启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