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宁义亭河畔“菇”气飘溢 助力小山村“出圈”

来源: 光明网
2024-05-31 00:17:20

  中新网临汾3月30日电 题:山西大宁义亭河畔“菇”气飘溢 助力小山村“出圈”

  作者 范丽芳 侯耀 强

  清明前夕,走进义亭河畔的山西临汾大宁县三多乡茨林苹菇大棚内,鲜嫩肥厚的平菇一朵朵、一簇簇,争相从菌袋里撑起一顶顶银灰色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有的拌料,有的装袋,有的灭菌,有的洒水。

  种植户白云飞说,前两天刚采摘出售了几千斤平菇,全部拉到省城太原的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平菇种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收益稳定,市场需求量大。

  今年33岁的白云飞以前在外打工,后来,随着家乡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怀揣着扎根家乡、带动村民致富的梦想,踏上归乡征程。

  白云飞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能发展经济,走向振兴。2023年,他返回家乡后经过多方考察,根据所在的茨林村位于义亭河畔,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平菇生长的优越条件,和朋友们一起开启创业之路。

  “回到村里以后,我和两个合伙人一起筹资承包了11个大棚种植,购回优良菌种,通过外出参观、现场学习提高种植管理技术。”白云飞说,自己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摸索选种、消毒、翻堆、装袋、发菌丝等种植技术,每天给菌袋浇水、测量温度和湿度、查看菌丝长势,保证给平菇创造最有利的生长环境,“比在外面打工操心多了”。

  一个月后,一簇簇平菇“脑袋”从菌袋里钻出来,如同一朵朵绽放的花朵。

  “苦不会白下,现在我们种植的每个大棚放置两万菌棒,共产出5万余斤平菇,盈利3万余元,种植平菇不用打药和修整,只要保证好湿度与温度,半年即可生产五六茬平菇。”合伙人杨建辉说,平菇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并且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催长素,这种绿色产品很受市场欢迎,现在已远销太原等地。

  他们的成功使其他村民也看到了种植平菇的希望,许多村民跃跃欲试,白云飞坦言:“如果父老乡亲们谁有意愿种植平菇,我们愿意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这也是我们的初心和愿望。”

  在白云飞等人的带动下,村里有2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我年龄大了,外出打工没有优势,今年在平菇基地干活,每天能收入100多元,工资按时发放。”73岁的茨林村民贺生贵说。

  谈起今后的打算,白云飞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增加种植香菇、口蘑、羊肚菌等品种,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平菇种植产业,解决周边村民就业问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完)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瓜果都没办法及时运出,我们都特别着急,管委会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部门,让我们的蔬菜瓜果卖出去了。”魏晋宝说,现在管委会想方设法牵线搭桥,联系本地“网红”主播过来直播增加知名度,采摘的客流量又多了起来。

  “一定要建第一流的大桥,出第一流的人才,创出个大桥精神来!”《大桥》中,施工队长罗大卫和他的伙伴们为实现大桥工程日夜拼搏在工地上。也许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困难和苦涩,但豪迈的建桥事业给他们带来了自信、尊严和无限的欣慰。“大桥精神也是人的精神,无论是造桥还是表演,各行各业只有所有人团结起来,才能把事情做好。”“罗大卫”的扮演者韩秀一向记者表示。这是韩秀一继《于无声处》和《邹碧华》后第三度参演上话和工人文化宫共同出品的话剧。

  近日,<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驻足于此,扫视峡谷山冈,时隐时现的古道依稀可寻,仿佛能倾听到大漠驼铃的声音。

还有还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海牙2月2日电 荷兰当局2月1日通报发现一起疯牛病病例,同时称病牛未流入市场,不会危及食品安全。

  在撺掇亚洲国家强化军事合作的同时,美国不忘在科技领域打压中国。1月31日,美国和印度宣布启动“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该倡议旨在强化两国经济竞争力、保护共同国家安全利益方面的技术合作。《华尔街日报》称,“这是美国打造中国替代选项的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

刘家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