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任美联储主席热门人选:未来经济周期中利率可能更高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5-25 11:48:14

下任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现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周五表示,在未来的经济周期中,利率可能会比2010年代的低利率更高,但这一点尚未确定。

沃勒在冰岛雷克雅未克经济会议上的讲话中,重点讨论了关于所谓的中性利率(R-Star)的争论。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技术性,但对美联储的长期政策有重要影响。

R-Star,通常写作R*,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概念。不幸的是,对于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来说,中性利率不像债券收益率或失业率那样可以即时测量,只能在事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观察。

沃勒称:“可以将R*视为在经济所有周期性波动因素都被剔除后,实际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包括有时为了将就业和通胀恢复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目标所需的短期政策紧缩或宽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应趋于平衡,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应等于R*。

美联储官员在3月份的最新经济预测中,将长期联邦基金利率的中位数预估值定为2.6%,比三个月前的预测高出0.1个百分点。减去中央银行2%的通胀目标,得出的中性利率估计值为0.6%。

10年期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率可以作为中性利率的一个代理,因为它代表了市场对长期利率走势的集体看法。沃勒 指出,过去四十年里,这一指标持续下降,表明R*在下降。当前10年期国债的实际收益率约为2%。

最近,许多经济学家和评论员认为,美国经济的中性利率今天可能比新冠疫情前更高。这表明,一旦美联储开始降息,其降息幅度不会像过去那样大。

对于为何经济能在更高利率下保持平衡的理论包括:生产率增长加快;由于生产回归美国、绿色转型和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结构性高通胀;以及由于地缘政治不稳定和自然灾害频发而导致的风险更高、更不确定的世界,这些因素可能会推高债券收益率。

沃勒对此并不确定。他指出,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的长期下降是由大体上仍然存在的力量推动的。

他称:“作为决策者,理解是什么驱动了R的任何变动,以便用它来指导我的政策审议是很重要的,不能仅凭直觉断言R上升。必须有合理的经济解释说明其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沃勒指出,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和全球化,使得外国买家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重视无风险收入资产的老龄化人口;以及推动银行持有更多国债的更严格的金融监管。这些因素在过去40年里导致需求超过供应,推低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R*。

他认为这些需求方动态不会逆转,但他指出,美国政府为资助持续预算赤字而进行的大量借款是不可持续的。“如果美国国债的供应增长开始超过需求,这将意味着价格下跌和收益率上升,从而对R*产生上行压力。”

沃勒自2020年12月起担任美联储理事,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投票成员。

在4月30日至5月1日的会议上,FOMC一致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5.25%至5.50%的目标区间内,这是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并自7月以来一直如此。决策者还宣布将减少美联储量化紧缩计划的步伐。

周五的利率期货定价显示,在6月11日至12日的FOMC下一次会议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变动的可能性不到1%。市场认为9月降息的概率约为50%。

  一边是陈水扁多次违规动用当局资源,引导公营企业和团体参与高铁增资入股;另一边是本应承担增资义务的五家原始股东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媒体统计,它们接到了相当于实际出资额三倍的分包工程。还有调查指,这五家净利可达数百亿新台币。

  应当说,克莱弗利所阐述的对华观点,根本算不上什么“对华友好”,充其量只能说是回归到了相对正常一点的外交轨道——在和平年代,与哪个国家发展关系不需要“建设性”呢?又有谁会喜欢充满戾气、动辄就要搞霸凌的交往方式呢?然而就是这样的正常逻辑,在英国要公开说出来都得小心翼翼、来回找补,还要承受来自议会反华议员的巨大压力,这也再次暴露出英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混乱度,显然不利于中英关系往前发展。

  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公款吃喝、“舌尖上的浪费”不时反弹,贪图享受、讲究排场陋习不改等现象,要及时严肃处理,点名道姓通报。

  关于中美在该地区的紧张关系,报告称,美国不再是“印度洋的单极领导者”,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激烈竞争正在重新界定印太地区,使该地区有因大国竞争而“爆发冲突的可能性”。

  这一幕发生在浙江安吉县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操场上,也出现在水火箭总设计者、科学老师王印的短视频里。现实中,前后共有80多名小学生参与了火箭的制作和发射,现场时常发出阵阵欢呼。在抖音上,这些平凡材料承载着的航天梦想,在“科学老师王印”的账号下,则收获了五湖四海的网友近200万次赞。

  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为什么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总处于‘饥饿’之中?”

林佳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