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2 22:46:44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 ,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鲁明哲称,蔡英文头上“有五六百架大陆制无人机在飞却不知道”。报道称,台“行政院长”苏贞昌听闻后震怒,“宁可不要有这表演,自吹自擂用不着这样”,并当场责成“行政院政务委员”罗秉成调查清楚。11月10日,罗秉成表示,苏贞昌已指示针对事件展开调查,同时通过此案来检查相关防护体系,若有相关进度会再进一步说明。

  结合她一贯的调性,龙应台的意思大概是说,今天被我们尊为“国宝”的生物,当年都是由西方人先发现的,这些功劳现在被“排外”的“义和团”们选择性遗忘了。

  美国长期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TikTok。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20年发布行政命令,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但在针对该措施的一系列法庭诉讼中败诉。现任总统拜登于去年6月撤销特朗普的一系列行政命令,并命令商务部对相关应用程序带来的安全问题进行审查。据路透社报道,TikTok今年6月已完成将美国用户的数据信息迁移到甲骨文公司的服务器,从而解决美国监管机构对数据完整性的担忧。然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委员布兰登·卡尔本月1日仍建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采取行动禁止TikTok。

  装卸科里的工人,基本都是下乡回来的知识青年,他们每天坐在解放牌卡车的斗子上,伴着耳边呼呼的风声和一路尘土,消遣的方式是不知疲倦地背诵唐诗和宋词,那情景,如今想起来既荒唐又心酸,但在当时,张铁林倒觉得比现在的愁事儿少多了,精神上无忧无虑的。他分析过原因,大约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一样,没有攀比之心,也没有什么念想,更没有理想,人反而没有压力。

  航空发动机研发需要经常与企业打交道,这让原本丝毫不具备这一特质的卢正冠一时难以招架。徐磊记得,小卢2015年刚来时,“要是跟别人约9点见面,人家9点半来都受不了”。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15日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会面。美媒16日称,这次会面提高了中美两国全面恢复气候谈判的可能性。

王慧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