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防汛隐患治理 提升市民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02 17:20:34

  这是记者31日从2024年北京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 在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表示,从近年来的防汛实践来看,北京面临的防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城市排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汛期短历时、雨强大的降雨,易造成城乡下凹式桥涵、低洼院落、地下空间及排水标准不高的路段等发生积水,城乡结合部、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北京还有121处积水点尚未完成工程治理,需要在汛期重点盯防。遇有极端降雨时,地铁、半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间仍存在防汛风险,还需加强防倒灌、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

  二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北京山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截至目前,北京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9147处,较2023年增加615处,山洪沟道352条,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涉及7个区、98个街乡镇、774个村。

  此外,郊区旅游景点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重叠,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山区通信盲区重叠,预警转移难度大,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风险。

  三是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去年永定河发生罕见流域性洪水,滞洪水库、水闸、堤防等防洪工程出现不同程度险情。北京正在加快推动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但短期依然存在防洪短板问题。北运河、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

  四是基层防汛应对能力和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仍需提升。在应对极端强降雨情况下,如何迅速启用基层防汛力量和调动相关物资,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公众对于涉险时的自救互救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全市各级防汛系统仍需通过更加通俗的方式普及防汛避险知识,抓好防汛应急的社会动员,提升市民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

  加快推进防汛隐患治理

  李宇表示,北京扎实开展风险排查与隐患治理,督促开展水利工程等7类防汛隐患排查,并建立防汛隐患台账。梳理全市442处积水点,逐一核实下凹式立交桥和道路积水点工程治理情况,明确治理主责单位,加快推进防汛隐患治理。对于汛前无法完成的,要严格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全面推进地灾风险隐患综合治理,2024年申报地灾治理工程项目13个,涉及8个山区6463户。

  记者了解到,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跃升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启动“陆上风光三峡”高质量发展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22个课题。启动实施一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第二批12个重大项目30个课题。聚焦光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和产业需求,不断谋划新的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军令状”第二批项目,汇聚全社会科技力量攻克难题。

  至于私人快递的运输,则主要依靠“民营快递”。比如明代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的“民信局”,其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等。到了清代,则出现了镖局,这些都属于民营机构。

  借钱不容易,还钱还不容易吗?

<strong>  “数字生命卡”等道具也力求真实</strong>

  除了“水泥鼻”“刀片嗓”之外,对于正在经历生理期的女性们,碰上新冠后更是雪上加霜,大姨妈竟然在高烧后“大火收汁”了,也有部分人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新冠病毒真的会影响月经吗?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刘美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