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三个误区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25 12:59:23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陈炜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新华社24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说,各地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过程中,要着力避免认识上的三个误区。

  黄汉权分析,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但是传统产业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也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是基本盘,忽视传统产业可能会造成产业断档。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能在科技创新集中的地区。黄汉权认为,虽然这些地区人才集中,科技成果丰富,但并不意味着欠发达地区就没有机会。中西部地区有科研基础,也有高校和人才,在某些领域是有比较优势的,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产业禀赋有针对性、指导性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仅仅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这背后包括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管理和制度创新。如果没有管理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也很难取得突破,所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除了强调科技创新,也要重视管理和制度创新。

  在黄汉权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避免上述三个误区的认识“窄化”,也要避免认识的“泛化”,不能把什么事情、什么工作都往新质生产力上靠,好像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他说,如果是通过制度创新带来的技术创新,或者通过制度创新把先进技术引进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就可以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汉权认为,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独特优势,打造地标产业,或者优势特色产业,在区域内通过资源要素、科技、人才、企业的汇聚,把相关产业打造成周边、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优质的产业生态。

  这五年,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报告数据显示,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5%,增速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净增18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灯塔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居中部首位,超级稻双季亩产达1603.9公斤,超高速轨道列车、北斗导航、“海牛Ⅱ号”深海钻机、“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等技术装备,创造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深度、中国强度。

  毫无疑问,生态是松阳独有的优势。

  据介绍,春运期间列车上时常会产生各种纠纷,第一类是因孩子吵闹引发;第二类是乘客手机外放声音偏大;还有一类是因乘客使用小桌板产生的一些碰撞。当遇到旅客发生纠纷时,女乘警就会化身“金牌调解员”,用女性特有的耐心与乘客沟通,确保旅客能够舒心、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17时20分,旅客检票进站,列车车门打开,站台上瞬间“热闹”起来,在贴着喜庆窗花的车窗前,旅客们纷纷合影留念,在站台反复巡视的民警王卓林见到有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旅客,小跑着上前帮忙。随后,王卓林和天津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张棕鹏相互敬礼,完成站车交接。

  在“慢火车”上,喜庆的窗花、摇曳的灯笼、象征福运的中国结,以及车厢两端“兔年大吉”“欢迎回家”的祝福海报,都让整个列车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车上的工作人员还为旅客送春联、送福字,提前向沿线民众拜年。

  29岁的威廉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当天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再次体味了“入乡随俗”。

段希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