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让传统典籍润泽当代生活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13 13:46:42

  【文化评析】

  作者:杜羽

  日前,武汉大学宣布成立《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据媒体报道,《民藏》将收集、整理历代与民本思想有关的文献史料,体量或达亿字。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到《复兴文库》,从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到蔚为大观的专题文献,近年来,各类大型典籍项目纷纷实施,众多文献得到系统整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修文,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发展的需要。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就会失去文化主体性,失去文化自信的根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修文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整理典籍,而且在于研究、利用典籍。从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到汉代郑玄遍注群经,再到清代乾嘉诸儒的考据训诂,时代不同,典籍整理的方式不尽相同;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略的六分法,到经、史、子、集的四分法,古人对传统典籍的认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永乐大典》,明代人曾有“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的期待。过去,获取文献不易,许多大型文献的编纂都求大、求全。如今,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借阅古籍的便利度远超过往,不少古籍还化身千百,有了影印本、整理本、电子版,“包括宇宙、统会古今”不应再成为绝大多数当代大型文献编纂的重要目标。新编大型文献项目更应体现对文化 建设的追求、对学术创新的探索,成书的形式也未必只是动辄几百上千册的纸质书,还可以是易于传播、检索的电子版、网络版。

  当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都应坚持守正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开拓新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闪耀出万般光彩,让凝结着先民智慧的典籍润泽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此外,可以去三甲医院变态反应科和营养科求诊,做相关测试,请医生帮助确认自己的情况,并给出是否需要停止食用含面筋食物的建议。

  第二种:猕猴桃

  如果不坐公交,固安往返北京的通勤人员也会自发组建一些拼车群。其中有的车主有京牌车,可以开车来北京,如果有顺路的还可以捎别人一程。前一两个月因为疫情弹窗的原因,很少有人会进京,小刘加的拼车群都死气沉沉的,几乎一条消息都没有。直到12月中旬,群里才又活跃了起来。到了现在,有的车主发布拼车消息后不到5分钟,就又发了一条消息“已满”。

  从截至目前的订单总量来看,上海、北京、三亚、广州、成都、深圳、昆明、杭州、重庆、海口,跻身春节热门十大目的地。

  一、正确认识疫情。随时关注自己健康状况,出现感染症状时及时向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就医咨询。及时了解当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保持良好心态,不恐慌、不焦虑、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用药。

  接下来,朱琳将与赛会头号种子、美国选手高芙争夺四强席位,后者在本站第二轮比赛中以2比0击败前澳网冠军肯宁。朱琳将连续三轮对阵美国选手。

林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