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2 00:21:32

  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大健康观察)

  截至202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国家卫健委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全国建成医联体1.8万余个

  自从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一直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据庄宁介绍,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有关临床重点专科,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

  据统计,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平均较建设前下降了约三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30个省份建成了省一级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全国批复设置了2700余家互联网医院。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工作,整合优化资源,探索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庄宁说,在医保方面,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医药方面,深入拓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同时,修订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努力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卫健委紧紧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制度框架,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更加科学的分级诊疗格局。”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17万,较2022年增长 了9.7

  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将积极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动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鼓励各地探索建设“智慧医联体”,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智慧互联、结果互认;继续会同中央组织部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包括援藏援疆援青,和对15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的帮扶工作。

  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筑牢织密

  近年来,我国疾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传染病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得到积极落实。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龙头,涵盖多个病种,覆盖国家、省(区、市)、市、县4级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组建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覆盖了17个省份。”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说。

  “十四五”以来,中央预算累计安排131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省(区、市)、市、县4级疾控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拨疾控项目经费176.87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

  据秦兴强介绍,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现在的4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100%的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通过合理布点、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我国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筑牢织密。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方面,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人禽流感、鼠疫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处置。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结核病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阻断状态;麻疹、乙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为重点,不断提升传染病早期发现、科学评估、及时预警的能力。”秦兴强说。

  中医药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赞誉

  去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已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跨部门工作机制,中央资金投入近130亿元,推动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实现“双过半”。

  “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增至4万多个。”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说,据初步测算,2023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2.8亿人次,出院人数为4148.6万,中医药在服务百姓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据欧阳波介绍,目前已建设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遴选发布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00项适宜技术和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中华医藏》首批“养生卷”74种图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中医古籍编撰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养50名岐黄学者、500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0名青年岐黄学者、35个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欧阳波说。

  在这些措施的指引下,中医药影响力和传播力持续提升。《中国中医药大会》、“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览等中医药文化精品广受社会关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达到22.56%。中医药内容纳入我国与白俄罗斯等9国联合申明,以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成功获认世界卫生组织一级注册机构,中医药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赞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薛姝等在2021年发表的《当前我国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主要压力分析》一文中表示,由于评价考核的导向及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刚博士毕业就需要去申请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数逐年增加,加剧了竞争。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受理项目数比2014年增长54.4%,而资助项目数只增长9.4%。相应地,青年科研人员项目申请成功率持续降低,2014~2019年,青年项目资助率从25.3%降至17.9%。青年科研人员申请项目的压力逐年增加。

  在海外居住了15年的“高高”要重新适应故乡生活一点都不容易,不仅要完成隔离检疫、习惯吃家乡菜外,还要慢慢适应当地的气温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李亮认为,基础研究中有一类,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未来的应用场景,比如寻找质量的来源或正反物质不对称起源,这些问题是关乎宇宙发展和演化的终极问题,不能用简单需求去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过于强调“自由探索和需求导向”的二分法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是漫无目的的,实际上,其目的是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上海二手房市场也在政策实施后趋于平静,上海链家研究院监控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上海市共成交二手房16万套,为近5年最低。

  特约评论员 管姚:你的观察很敏锐。我留意到一个细节,甚至今天还有自媒体做起了翻译版本评点,对比诸如“隔岸观火”、“拱火浇油”及“趁机牟利”的金句提法,哪种翻译更贴切,更精准。博主的结论是,对照英国BBC同题报道,今天《华盛顿邮报》的转译版本完胜:China would neither watch the fire from afar,nor add fuel to the flames,let alone exploit the situation for profit。在我看来,美西方媒体的这种关注报道热度,正是大国分量大国影响力的具体折射。 

  申军良再次将“梅姨”画像拿给老汉辨认,对方回复“她长得很胖,脸圆,这个不像”;申军良追问“梅姨”的年龄,被告知“现在应该五十多岁”。至于最后一次见到“梅姨”的时间和具体情况,老汉也记不清了。

胡钰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